1963年3月5日,毛澤東主席發出“向雷鋒同志學習”的號召后,他堅持51年如一日,學習雷鋒精神、宣傳雷鋒精神、實踐雷鋒精神,被首都老百姓譽為“京城活雷鋒”。
他叫孫茂芳,北京軍區總醫院原副政委,1964年12月入伍的72歲老兵,先后被總政樹為“全軍學雷鋒先進典型”,被“全國愛心獻功臣先進個人”“全國優秀社區服務志願者”稱號,榮獲全國首屆“奉獻杯”,兩次獲得“首都精神文明建設獎章”,榮立一等功……去年,他當選全國第四屆道德模范。
學習雷鋒精神從無止境
咚、咚、咚,北京弓匠胡同盲人丁翠萍家響起了敲門聲。
“水電費還沒湊齊,再等兩天吧。”屋裡傳出一位婦女的聲音。
“我是給您發工資的!”孫茂芳走進屋來:“我是解放軍,叫孫茂芳。以后,我發了工資,先給您發100元。”
這間僅有六七平方米的小屋又黑又悶,坐在床上的丁翠萍半信半疑:“你是解放軍,讓我摸摸你的紅五星。”
孫茂芳坐到床邊。丁翠萍伸出手:帽徽是圓的,上面突凸出紅五星。
這一情景發生在1997年春天,40歲的丁翠萍因病雙目失明,丈夫也下了崗,家庭陷入了困境,連兒子的學費也交不齊。孫茂芳了解到這一情況后,主動扶貧幫困找上門。
從此,丁家的小屋,出現了歡笑聲,雙目失明的丁翠萍心中亮起了一盞明燈。
51年來,孫茂芳先后照顧了18名孤寡老人、殘疾人和32名特困學生,並精心照顧5位老人10余年,為她們送了終。他說:“幫助別人獲得幸福,一個幸福可以變成兩個幸福﹔幫助別人減少痛苦,一個痛苦可以變成半個痛苦。”
孫茂芳除了孤寡老人外,更多的是在工作中接觸的患者。
幾年前,孫茂芳在醫院治病期間,認識了一位生命垂危的13歲女孩衛麗娜。她患糖尿病,家庭困難,為了治病家裡把能賣的東西全賣光了,陪床的父親在水泥地上打鋪蓋過夜。孫茂芳看了十分心疼,當即拿出300元錢為她買藥,並從家裡煮好雞蛋送到病房,還為她的父親安排好住處。
幾天后,孫茂芳應邀到中國政法大學作報告,當講到衛麗娜的情況時,全校師生無不為之動容,自願發起捐助活動,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將6280元捐款送到了醫院。
從1997年開始,孫茂芳帶領全家建立了“一帶二家庭助困基金”,每月全家拿出300元,資助殘疾人和特困學生,女兒不僅上交了第一個月工資,以后還每月交100元。現在,孫茂芳和老伴都退休了,家庭收入明顯減少,但助困基金仍然延續著。近年來,他們一家拿出的助困金和參加社會捐獻的現金達5萬多元。
傳播雷鋒精神從不停步
“為雷鋒做廣告”是孫茂芳多年來學雷鋒的一條經驗。他說:“我一個人學雷鋒,僅能發揮一滴水效能,動員全社會學雷鋒就能發揮百川歸海的作用,使社會風氣根本好轉。”
2000年1月,孫茂芳退休后,在社會調查中發現,現在青年人把大款、歌星、明星作為星族,盲目地追求。他認為有必要為我們時代的楷模雷鋒義務做廣告,讓“雷鋒精神萬裡行!”
“走遍全國,聯絡當地學雷鋒模范,以報告會、座談會的形式,共同研究、宣傳雷鋒精神,把學雷鋒活動推向適應時代需要的新高度。”孫茂芳把“萬裡行”分為老區行、故鄉行、西部行、東部行和京城行。這一想法得到了總政、團中央、衛生部和孫茂芳所在部隊的大力支持。於是,孫茂芳的足跡伴隨著“雷鋒精神”出現在全國各地:
在內蒙古,孫茂芳聯絡了“模范團長”李國安以及“草原英雄小姐妹”玉榮、烏蘭等英模人物,舉行了“雷鋒精神”報告會,引起強烈反響。當時,內蒙古發生雪災,孫茂芳組織醫療隊,送醫送藥到牧民家。當他得知當地有25名失學兒童時,當即拿出5000元,代表全家捐給了這些兒童。
在中國人民大學,孫茂芳與100多名博士生、碩士生就“學雷鋒話題”展開了對話。3個多小時的對話,多次被掌聲打斷,孫茂芳用人格的力量,征服了莘莘學子,同學們紛紛要求加入學雷鋒志願者的行列。
在孫茂芳的故鄉浙江省象山縣,孫茂芳的18場報告,場場爆滿。觀看了“孫茂芳學雷鋒個人檔案展覽”后,一位群眾給縣委書記寫信說:“這裡的每一張照片、資料都是一個為人民服務的故事,做好事就是光榮,就是偉大……”
在湖南韶山毛主席銅像前和望城雷鋒紀念館前,孫茂芳為18省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