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柜娱乐手机版_钱柜娱乐app-开户投注

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報早讀>>熱點·視點·觀點

中國國家博物館副館長陳履生做客本報《文化講壇》,談如何拉近與觀眾的距離

文化講壇:讓博物館成終身課堂

2014年05月20日08:4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繼今年4月26日首次開辦夜場之后,中國國家博物館在5月3日、10日、18日3天再次開設夜場展覽,讓熱愛藝術的觀眾大飽眼福。中國國家博物館副館長陳履生應邀做客人民日報、人民網《文化講壇》欄目,暢談“奇妙夜”背后的博物館。

  名展、夜場、周末日,多種機會讓人踏進博物館

  國博自開辦夜場以來,已得到社會的普遍關注和認同。博物館開夜場在世界范圍內並不新鮮,但對國博來說,這次是邁出了重要一步。

  “博物館的奇妙夜”是國博的主打口號,希望觀眾借此機會走進博物館。大家選擇夜場,不僅能欣賞藝術品,也能欣賞到夜色下的國博建筑之美。這一次的“名館、名家、名作——紀念中法建交50周年特展”,每天都有1000多人參觀,展廳人滿為患。為了讓觀眾能靜心觀展,也為疏導人流,國博一直在籌備夜場。對於近20萬平方米面積的大館來說,開夜場有相當難度。經過4次實地演習,投入100多位工作人員,國博為以后夜場的開放積累了不少經驗。

  在這次嘗試的基礎上,國博下一步考慮會如何使夜場常態化、制度化。博物館的管理運營是專門學問,牽扯到整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設,而國博作為文化地標和文化窗口,有責任和義務去盡量滿足社會和公眾不斷提出的需求,因此,夜場僅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新舉措之一,我們還會有其他舉措。

  時代在發展,對於博物館來說,機會和挑戰並存。如何把博物館管理好、運營好,更好地為公眾服務?我們在收藏、展覽、研究、公共教育、對外交流等方面,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國博自2011年新館改擴建后,對外交流越來越廣泛,其承擔的公共職能已遠超一般博物館,在外交、國務活動中承擔著重要的角色。這次為了紀念中法建交50周年,我們在法國總統奧朗德的提議下舉辦了特展,體現出文化在外交領域的特別助推力。

  微博、微信、二維碼,新技術讓觀眾看熱鬧更看門道

  這次特展,包括盧浮宮、奧賽、蓬皮杜、凡爾賽、畢加索等5家著名博物館聯合拿出國寶來中國辦展,這在法國歷史上從來沒有過。這10件展品,跨越法國藝術史500年發展歷程,更完美體現了藝術與時代的關系。

  對專業人士來說,一看作品清單就會很震撼。像雷諾阿的《煎餅磨坊的舞會》,是一位美國學者撰寫的19世紀歐洲繪畫史的封面畫作。一些觀眾對西方藝術不太了解,對這5家博物館、8位畫家、10幅作品也缺少足夠認知。怎樣拉近作品與觀眾的距離?

  我們認為,在滿足觀眾的需求方面,要兼顧不同的文化層次和不同的需求。在國博展廳中,活躍著一支由專業人士和志願者組成的100多人的講解員隊伍。登陸國博的官方網站、微博、微信,就能看到藝術品的詳細介紹。除了展廳裡的大屏幕,作品周邊也有相關介紹。值得一提的是,在辦展前期國博就考慮利用新技術輔助展覽。現在國博絕大多數展廳都新增了二維碼導覽系統。用手機掃一掃展品旁邊的二維碼,就能得到作品圖片和詳細的文字說明、語音介紹。現在微博、微信比較發達,有些觀眾希望把自己看到的東西跟他人分享,掃下來的展品圖片遠比觀眾自己拍的清楚很多。

  除了推介新展,國博還加強與觀眾的互動,如組織專題講座等。

  研究、交流、公共教育,博物館不僅僅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