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柜娱乐手机版_钱柜娱乐app-开户投注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領袖人物紀念館>>紀念鄧小平逝世二十周年

鄧小平在大西南二三事

——訪鄧小平研究專家吳啟權教授

2017年01月23日13:33        手機看新聞

【字號 】【留言】【論壇】【打印】【關閉

在主政西南時期批閱文件的鄧小平。

在成渝鐵路通車典禮上的鄧小平。

編前:吳啟權教授是四川省鄧小平理論研究中心專職副秘書長,作為研究小平與四川關系最為深透的著名專家之一,他的研究成果得到中央文獻研究室和小平家人的肯定。其著有《紅軍長征在四川》、《鄧小平與四川》、《毛澤東長征在四川》、《小平蜀鄉情》等許多重要專著,尤其是《小平蜀鄉情》一書,通過翔實的史料,展現了世紀偉人濃濃的蜀鄉情結,描繪了四川的人文風情,是一本極具價值的重要讀物。在鄧小平同志誕辰110周年前夕,市作家協會主席、本報特約記者邱秋就小平同志在大西南期間的活動對吳啟權教授進行了專訪,以此作為本報"追尋小平足跡"大型採訪活動在西南的另一種形式的呈現,以饗讀者。

雖為老朋友,但採訪吳啟權教授,我還是費了一點周折。他很忙,一般謝絕採訪,但清楚我的來意后,即欣然應允與我好好聊聊。

吳教授是對小平與四川的關系研究最為深透的著名專家之一。他寫的《小平蜀鄉情》一書,史料翔實,文筆生動,不僅展現了世紀偉人鄧小平濃濃的蜀鄉情結,也描繪了四川的人文風情,成為一本極具保存價值的重要讀物。我們的話題就從這本極富文採的書開始。

吳教授說,寫《小平蜀鄉情》這本書是他很早的一個願望。在他看來,一生使用純正四川話的小平同志,蜀鄉情溢於言表。20多年前,他就開始了對有關資料的收集。為了獲取第一手資料,他還沿著鄧小平當年的足跡去了省內外許多地方。

吳教授說,《小平蜀鄉情》這本書,從醞釀、到脫稿、直至出版的整個過程,得到了廣安蔡世武、鄧欲治等省內外朋友的鼎力相助,得到了小平同志家人(女兒、妹妹、妹夫)和中央文獻研究室朋友的鼎力相助。

我希望吳教授能講講當年小平在西南時的一些情況。他說,小平與西南的故事太多太多,隻能選擇幾個說說。

小平倡議組建西南服務團

小平是1920年夏天離開四川的,出發的地點就是重慶。當時他還是一個十五歲的川東少年。29年后,他又回來了,但不是一個人回來,而是帶著千軍萬馬回到這塊土地上。他29年的人生弧線宛如畫了一個圈,又落歸起點。

那是1949年。這次回川是由毛澤東點名的。毛澤東任主席的中央軍委電示第二野戰軍:“小平准備入川”,“西南的重心是四川”。此前3個月,毛澤東就曾親口對鄧小平說:“交給你指揮了。”接著,鄧小平被委以西南局第一書記的重任。

在毛澤東眼裡,“西南的重心是四川”﹔而在蔣介石的眼中,“四川也是西南的核心”。足見四川在國共兩位決策者心中的地位了。於是就有了我們大家都熟悉的劉鄧大軍運籌帷幄,決勝西南的壯舉。

吳教授告訴我,在回顧挺進大西南壯舉的同時,我們特別要提到當時小平倡議建立的西南服務團。這個服務團對於后來西南地區的解放和鞏固產生了很關鍵的作用。當時西南地區人口眾多,幅員遼闊,條件艱苦,敵情復雜,加之少數民族眾多,要解放大西南,建設大西南,必須要有一批堅強有力的干部隊伍,這樣才能在戰爭取勝的情況下去接管地方,建立鞏固的地方政權。小平同志看到了這一點,在他的倡議下,一支由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參加革命的四川籍、雲南籍、貴州籍為主的老區干部和江浙一帶的大中學生組成的西南服務團宣告成立,迅速地融入了進軍大西南的鐵流中。小平親自為這支隊伍的同志作報告。其中一次報告,名稱就叫《論忠誠與老實》。小平同志講:今天我報告的題目是《論忠誠與老實》,就是毛主席講的“實事求是”。一個革命者,是不是忠誠於黨,忠誠於人民,就看他是不是老實,是不是實事求是。對黨要老實,對群眾要老實,老老實實說話,老老實實辦事,老老實實做人。在這個報告中,鄧小平既嚴肅認真又詼諧風趣,既娓娓動聽又邏輯性強,讓西南服務團的青年們懂得了如何實事求是地處理好個人和黨和群眾的關系,如何深入到實際斗爭中去,深入到群眾中去,做好發動群眾的工作,老老實實對待革命的需要。鄧小平講,西南有七千萬人口,是全國的戰略大后方,無論工業、農業、商業都有相當好的基礎,將來是中國大工業基地之一。但是,那裡歷來是封建割據,地方軍隊多,土匪多,袍哥多,槍支多,封建勢力大,西南是全國大陸最后解放的地方,再加上蔣介石十多年的統治和經營,一切困難都落在了西南。因此要准備吃苦,再加上好好學習,向西南人民學習,向周圍同志學習,向毛主席、黨中央的指示學習。西南服務團的萬余名青年學生作為新鮮血液融合到浩浩蕩蕩的劉鄧大軍中,按照黨中央的指示跋山涉水,風餐露宿,邁著堅實的步伐,唱著“大西南呀好地方,金銀財寶地下藏”的歌曲,在八千裡路雲和月的小長征中,在炮火紛飛的戰爭環境下走向了大西南。這批同志經受了血與火的考驗,在解放大西南、鞏固新生紅色政權、建設大西南的宏偉事業中獻出了青春和熱血。談到這裡,吳老深有感觸地說:歷史証明,鄧小平倡議組建西南服務團的決定是很有戰略眼光的。為我們西南地區干部隊伍的形成和培養,對迅速穩定當時剛解放的西南局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高枕無憂的享樂主義是極端危險的思想

說到西南的解放,我問起了吳教授,當年的部隊有些什麼想法。吳教授告訴我,解放大西南是鄧小平直接參與指揮的二野在大陸上的最后一戰,隨著戰爭的勝利結束,也帶來了新的問題。主要表現之一就是享樂主義在一部分干部戰士中開始蔓延。似乎覺得戰爭結束,天下太平,可以高枕無憂了,因此應當好好享受一下。當時,一些團以上干部在進入重慶城后,不願住鄉村,不願到小城市去,不願住在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