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專題報道>>砥礪奮進的五年
分享

譜寫首都發展新篇章——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關心推動首都發展紀實

2017年10月15日08:2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天安門向東30公裡,世界上裡程最長、工程最大的古運河——京杭大運河北京段碧波蕩漾,展露新顏。運河之畔,一座新城——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建設正如火如荼。

這一切,只是北京這座千年古都過去5年裡悄然“重生”的一個縮影。

“建設和管理好首都,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首都發展,始終牢牢抓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這個“牛鼻子”,堅定不移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大手筆布局、大力度推進,一場深刻的歷史性變革,在燕山腳下、渤海之濱一萬多平方公裡的土地上發生。

一個重大命題,一個嶄新定位

——5年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心系首都建設和發展,從治國理政的新高度,以全新的戰略定位為首都發展謀篇布局,北京城市發展出現深刻轉型

2014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市考察的首站選擇在北京市規劃展覽館。如今,這裡每天都在迎接著來自五湖四海的參觀者。進入展館,一座巨大的北京青銅沙盤,猶如一盤宏大的棋局,格外醒目。

“我出生在北京,多年在北京學習和生活,目睹了北京從新中國成立初期一個陳舊的古都發展成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全過程,真是滄桑巨變”“看到北京發生的一幕幕顯著變化,我同大家一樣感到十分自豪。”2014年2月25日至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市考察時飽含深情地說。

放眼未來,中華民族正處在一個新的歷史方位,距離偉大復興從未如此接近。作為一個正闊步邁向民族復興的發展中大國——

“建設一個什麼樣的首都,怎樣建設首都?”

這一重大命題,凝聚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首都歷史、現狀和未來的諸多戰略思考和判斷:

——北京作為首都,是我們偉大祖國的象征和形象,是全國各族人民向往的地方,是向全世界展示中國的首要窗口。

——北京是我國首都,是世界著名古都,在帶動京津冀地區乃至環渤海地區發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

過去5年裡,習近平總書記兩次考察北京市,提出了首都城市戰略定位——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要求努力把北京建設成為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

定位准,才能方向明。

——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將首都發展放到更大的戰略空間考量。

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解決好北京發展問題,需要跳出北京來看。北京要解決遇到的突出問題,必須納入京津冀和環渤海經濟區的戰略空間加以考量,以打通發展的大動脈,更有力地彰顯北京優勢,更廣泛地激活北京要素資源。

習近平總書記始終高度重視京津冀協同發展,多次召開座談會、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會議、中央政治局會議,專題聽取京津冀協同發展工作匯報,審議研究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

2015年4月30日,伴隨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通過《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一個覆蓋21.6萬平方公裡、一億多人口的宏大國家戰略進入全面實施、加快推進的新階段。

時隔近一年——2016年3月,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審議通過“十三五”規劃綱要,“建設以首都為核心的世界級城市群,輻射帶動環渤海地區和北方腹地發展”列入其中。

——以強烈的問題意識、鮮明的問題導向審視北京發展,以壯士斷腕的決心推動非首都功能疏解。

面對人口過多、交通擁堵、房價高漲、生態環境嚴峻等首都發展存在的一系列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的“牛鼻子”和主要矛盾。北京資源環境容量已經到了極限,隻有加快疏解非首都功能,才能為提升核心功能、提升發展水平騰出空間。

——以宏大的歷史視野規劃北京發展空間,部署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規劃建設雄安新區。

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作為千年古都,北京如何拓展發展的空間格局,實現更長遠的發展,這是習近平總書記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2016年5月27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會議,聽取了關於規劃建設北京城市副中心和研究設立河北雄安新區有關情況的匯報。總書記指出:“建設北京城市副中心和雄安新區兩個新城,形成北京新的‘兩翼’。這是我們城市發展的一種新選擇”“在新的歷史階段,集中建設這兩個新城,形成北京發展新的骨架,是千年大計、國家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