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柜娱乐手机版_钱柜娱乐app-开户投注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專題報道>>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重點理論文章⑥

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2017年11月23日13:31    來源:經濟日報

原標題: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一、充分認識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性和艱巨性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特別是在貧困地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農村人口全部脫貧是一個標志性指標。打贏脫貧攻堅戰,是保障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實現共同富裕的重大舉措,是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重要標志。黨的十九大對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出明確要求,必須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充分發揮政治優勢和制度優勢,動員全黨全國全社會力量,堅持精准扶貧、精准脫貧,確保如期完成脫貧攻堅任務。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脫貧攻堅作為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重點工作,擺到治國理政的重要位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進。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挂帥出征,把脫貧攻堅挂在心上、抓在手上,體現著對人民群眾的真摯情感和共產黨人的歷史擔當。各地各部門貫徹中央決策部署,切實把脫貧攻堅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全面落實脫貧攻堅責任,全面推進各項重點工作,脫貧攻堅戰取得決定性進展。一是圍繞解決“扶持誰”的問題,持續完善建檔立卡,在2014年識別12.8萬個貧困村、8962萬貧困人口的基礎上,2015年、2016年組織開展了建檔立卡“回頭看”,提高貧困人口識別的精准度,打牢打實精准幫扶的工作基礎。二是圍繞解決“誰來扶”的問題,按照“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要求,建立各負其責、合力攻堅的責任體系,從中央到地方逐級簽訂責任書,立下軍令狀,形成“五級書記抓脫貧、全黨動員促攻堅”的局面。強化駐村幫扶,全國選派77.5萬名駐村干部和19.5萬名第一書記,實現對貧困村駐村幫扶全覆蓋。加大東西部扶貧協作力度。加大扶貧工作監督力度,強化脫貧攻堅的責任意識和實效導向。三是圍繞解決“怎麼扶”的問題,強化脫貧攻堅的投入保障和政策支撐體系,扎實做好發展特色產業脫貧、組織勞務輸出脫貧、資產收益脫貧、易地搬遷脫貧、生態保護脫貧、發展教育脫貧、醫療保險和醫療救助脫貧、低保兜底脫貧、社會公益脫貧等,提高扶貧措施有效性。2013-2017年,中央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累計投入2787億元,平均每年增長22.7%﹔省級財政扶貧資金累計投入1825億元,平均每年增長26.9%。安排地方政府債務1200億元,用於改善貧困地區生產生活條件。財政涉農資金統籌整合使用試點擴大到所有貧困縣。金融扶貧力度明顯加大。

黨的十八大以來,貧困地區群眾收入增長較快,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貧困地區面貌明顯改善。6000多萬農村貧困人口穩定脫貧,年均減少1391萬人,貧困發生率由10.2%下降到4%以下。黨的十八大以來的脫貧成效,創造了我國扶貧史上的最好成績。我國提前10年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確定的減貧目標,繼續在全球減貧事業中保持領先地位。

應當清醒地看到,我國脫貧攻堅面臨的任務仍然十分艱巨。按照黨中央的戰略部署,到2020年我國現行標准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入之愈深,其進愈難”。從總量上看,2016年底,全國農村貧困人口還有4300多萬人。從結構上看,現有的貧困大都是自然條件差、經濟基礎弱、貧困程度深的地區和群眾,是越來越難啃的硬骨頭。從群體分布上看,主要是殘疾人、孤寡老人、長期患病者等“無業可扶、無力脫貧”的貧困人口以及部分教育文化水平低、缺乏技能的貧困群眾,解決這些人的貧困問題,成本更高,難度更大。從扶貧工作成效上看,當前脫貧攻堅工作中一些地方還存在著貧困識別不夠准、幫扶不夠准、工作不夠實、監管不夠嚴等問題,擺架子、做樣子等各種形式主義都不同程度存在。對脫貧攻堅取得的成績不能高估,對存在的困難不能低估。必須強化支撐體系,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聚焦精准發力,著力提高脫貧攻堅成效,著力增強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自我發展能力,確保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

二、扎實推進脫貧攻堅各項工作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扶貧開發貴在精准,重在精准,成敗之舉在於精准。當前,脫貧攻堅進入系統發力、重點突破、集中攻堅的關鍵階段。要認真總結黨的十八大以來脫貧攻堅的實踐,始終堅持“兩不愁三保障”脫貧標准,既不吊高胃口,也不降低標准,堅持以問題為導向,狠下繡花功夫,拿出過硬辦法,扎實推進精准扶貧、精准脫貧各項工作,確保到2020年我國現行標准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做到脫真貧,真脫貧。

(一)進一步推進精准扶貧、精准脫貧各項政策措施落地生根。要找准“窮根”、明確靶向、量身定做、對症下藥,真正扶到點上、扶到根上。要因地制宜探索多渠道、多樣化的精准扶貧、精准脫貧路徑。就發展特色產業脫貧而言,要支持貧困群眾立足各地資源條件,發展適宜特色產業,宜農則農、宜林則林、宜商則商、宜游則游。就引導勞務輸出脫貧而言,要加強技能培訓,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提高貧困群眾就業能力。拓展貧困地區勞動力外出就業空間,建立和完善輸出地與輸入地勞務對接機制。就實施易地搬遷脫貧而言,要因地制宜選擇搬遷安置方式,合理確定住房建設標准,完善搬遷后續扶持政策,確保搬遷對象有業可就、穩定脫貧,做到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就結合生態保護脫貧而言,要創新生態資金使用方式,利用生態補償和生態保護工程資金使當地有勞動能力的部分貧困人口轉為護林員等生態保護人員。完善森林、草原、濕地、水土保持等生態補償制度,提高補償標准,讓貧困群眾從生態保護修復中多得實惠。就開展醫療保險和醫療救助脫貧而言,要實施好健康扶貧工程,保障貧困人口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切實減輕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個人醫療費用負擔,努力防止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就實行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兜底脫貧而言,要完善政策設計,做好農村低保對象的核實排查,盡快實現農村低保制度和扶貧開發政策的有效銜接。就資產收益扶貧而言,要強化監督管理,建立健全收益分配機制,確保資產收益及時回饋持股貧困戶。對脫貧戶不能撒手不管,要“扶上馬、送一程”,避免出現“一幫扶就脫貧、不幫扶就返貧”的現象。

(二)注重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志和智就是內力、內因。沒有內在動力,僅靠外部幫扶,幫扶再多,也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隻要有信心,黃土變成金。”脫貧致富終究要靠貧困群眾用自己的辛勤勞動來實現。在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