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5月24日16:38 來源:新華網
新華社武漢5月24日電 題:英雄的選擇——95歲老黨員張富清的初心本色
新華社記者
24歲,在生與死之間,他選擇沖鋒在前,在戰火洗禮中成長為董存瑞式的戰斗英雄。
31歲,在小家與國家之間,他選擇服從大局,到偏遠異鄉投身社會主義建設。
半個多世紀,無論順境逆境,他選擇淡然處之,將英雄過往塵封在滄桑的記憶。
95歲高齡,在新中國即將迎來70華誕之時,他又一次挺直脊梁,向祖國和人民致以崇高軍禮。
他,就是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來鳳縣有著71年黨齡的老兵張富清。
在他心中,沒有什麼,比為國犧牲更光榮﹔沒有誰,比逝去的戰友更值得尊敬。黨旗下的誓言,就是此生不渝的初心
95歲的離休干部張富清,又一次當上了“突擊隊員”。這一次,是前所未有的任務——接受眾多媒體記者的採訪。
不久前,在國家開展的退役軍人信息採集工作中,張富清深藏多年的赫赫戰功引發關注。
2018年12月3日,張富清的兒子張健全來到來鳳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詢問退役軍人信息採集的具體要求。
回到家中,張健全問:“爸,國家成立退役軍人事務部,需要如實上報個人信息,你什麼時間參的軍、有沒有立過功、立的什麼功,都要講清楚。”
沉吟片刻,張富清說:“你去裡屋,把我的那個皮箱拿來。”
這隻古銅色的皮箱,張富清帶在身邊已有60多年。鎖頭早就壞了,一直用尼龍繩綁著。依著父親的要求,張健全小心翼翼地開箱,把存在裡面的一個布包送到了縣人社局。
打開一看,在場的人都震驚了:
一本立功証書,記錄著張富清在解放戰爭時立下的戰功:軍一等功一次,師一等功、二等功各一次,團一等功一次,兩次獲“戰斗英雄”稱號。
一份由彭德懷、甘泗淇、張德生聯名簽署的報功書,講述張富清“因在陝西永豐城戰斗中勇敢殺敵”,榮獲特等功。
一枚西北軍政委員會頒發的獎章,鐫刻著“人民功臣”四個大字……
“哪裡知道他立過大功哦。”老伴兒孫玉蘭隻見到他滿身的傷疤:“右身腋下,被燃燒彈灼燒,黑乎乎一大片﹔腦殼上面,陷下去一道縫,一口牙齒被槍彈震鬆……”
張富清一年四季幾乎都戴著帽子,不是因為怕冷,而是因為頭部創傷留下后遺症,變天就痛。
左手拇指關節下,一塊骨頭不同尋常地外凸。原因是負傷后包扎潦草、骨頭變形,回不去了。
多次出生入死,張富清在最慘烈的永豐戰役中幸運地活了下來。
“永豐戰役帶突擊組,夜間上城,奪取敵人碉堡兩個,繳機槍兩挺,打退敵人數次反扑,堅持到天明。我軍進城消滅了敵人。”
這是張富清的立功証書上對永豐戰役的記載。1948年11月,發生在陝西蒲城的這場拼殺,是配合淮海戰役的一次重要戰役。
“天亮之前,不拿下碉堡,大部隊總攻就會受阻,解放全中國就會受到影響。”入夜時分,上級指揮員的動員,讓張富清下定了決心。
張富清所在的連是突擊連。他主動請纓,帶領另外兩名戰士組成突擊小組,背上炸藥包和手榴彈,凌晨摸向敵軍碉堡。
一路匍匐,張富清率先攀上城牆,又第一個向著碉堡附近的空地跳下。四米多高的城牆,三四十公斤的負重,張富清腦海裡閃過一個念頭:跳下去成功就成功了,不成功就犧牲了,犧牲也是光榮的,是為黨為人民犧牲的。
落地還沒站穩,敵人圍上來了,他端起沖鋒槍一陣掃射,一下子打倒七八個。突然,他感覺自己的頭被猛砸了一下,手一摸,滿臉是血。
顧不上細想,他沖向碉堡,用刺刀在下面刨了個坑,把八顆手榴彈和一個炸藥包碼在一起,一個側滾的同時,拉掉了手榴彈的拉環……
那一夜,張富清接連炸掉兩座碉堡,他的一塊頭皮被子彈掀起。另外兩名突擊隊員下落不明,突擊連“一夜換了八個連長”……
真實的回憶太過慘烈,老人從不看關於戰爭的影視劇。偶爾提及,他隻零碎說起:“多數時候沒得鞋穿,把帽子翻過來盛著干糧吃”“打仗不分晝夜,睡覺都沒有時間”“淚水血水在身上結塊,虱子大把地往下掉”……
很多人問:為什麼要當突擊隊員?
張富清淡淡一笑:“我入黨時宣過誓,為黨為人民我可以犧牲一切。”
輕描淡寫的一句,卻有驚心動魄的力量。
入伍后僅4個月,張富清因接連執行突擊任務作戰勇猛,獲得全連各黨小組一致推薦,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我一個小小的長工,是黨和國家培養了我啊!”時隔多年,張富清的感念發自肺腑,眼角淚濕。
出生在陝西漢中一個貧農家庭,張富清很小就飽嘗艱辛。父親和大哥過早去世,母親拉扯著兄弟姊妹4個孩子,家中僅有張富清的二哥是壯勞力。為了減輕家中負擔,張富清十五六歲就當了長工。
誰料,國民黨將二哥抓了壯丁,張富清用自己換回二哥,被關在鄉聯保處近兩年,飽受欺凌。后被編入國民黨部隊,身體瘦弱的他被指派做飯、喂馬、洗衣、打掃等雜役,稍有不慎就會遭到皮帶抽打。
這樣的生活苦不堪言,直到有一天,西北野戰軍把國民黨部隊“包了餃子”,張富清隨著四散的人群遇到了人民解放軍。
“我早已受夠了國民黨的黑暗統治,我在老家時就聽地下工作者講,共產黨領導的是窮苦老百姓的軍隊。”張富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