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春麗
2019年09月16日15:05 來源:中國共青團
在揚州的幾天裡,記者所到之處,所見之人,不是青年人才,就是在談如何選人才,聚人才,用人才,育人才。
沿著揚州古運河的航道,驅車與船舶並駕齊驅,你會有瞬間的穿越感:這裡帆影幢幢,人頭攢動,算盤噼啪響,鹽商巨賈熙來攘往,一派繁華景象。
這不是小說,也不是演繹,而是揚州這座2500年文化古都曾有的一段真實歷史,當然也可以說是正在續寫輝煌的揚州今天之面貌。
在揚州的幾天裡,記者先后走訪了揚州市、儀征市、高郵市、寶應縣,從團市委到團縣委,到最基層的菱塘鄉、安宜鎮、射陽湖鎮,採訪了多位青年企業家或創業青年、數位各層級團干,並參加了2019“助力科創.逐夢揚州”青年創新創業大賽決賽——所到之處,所見之人,不是青年人才,就是在談如何選人才,聚人才,用人才,育人才。
值得一提的是,在記者採訪期間,江蘇省首個以人才為主題的公園——揚州市人才公園也正式開園。揚州上下早就達成了“興城先興人”,以人才公園開園為契機,努力打造人才服務領先之地、人才市場發達之地、人才生活無憂之地、人才文化濃郁之地,不斷開創“人才引領創新、創新驅動發展”新局面的統一理念。
團揚州市委書記洪揚雖然年紀輕輕,卻已經是共青團戰線上的老兵。她曾經在團市委副書記崗位上工作過,然后又到其他部門兜兜轉轉工作了8年,跳出共青團,回頭反觀共青團,再回歸共青團,她獲得了不一樣的視角和創意,口才極佳的她,如數家珍般地清點著揚州的諸多青年人才,又高屋建瓴地談到團市委的人才觀:習總書記說過,人才是第一資源。揚州市委、市政府正著力推進科創名城建設,這其中人才必將是核心
要素之一,推動高質量發展需要人才驅動,爭創揚州第四次輝煌需要人才引領,共青團組織作為黨的助手和后備軍,責無旁貸。必須圍繞黨委政府中心大局工作,打造青年身邊的共青團,千金市骨聚人才、不拘一格用人才、百花齊放育人才,讓青年人才在揚州這片古代文明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的土地上譜寫出“強國一代”的壯美華章。
人才聚起來:
揚州市青年商會是個“聚寶盆”
揚州市青年商會的態勢,在全國都別具一格。在揚州個園附近一座古香古色的建筑裡,記者拜訪了揚州市青年商會,採訪了秘書長田芳芳、副秘書長張正彥。這兩位都有自己的企業,卻不拿一分錢義務在這裡干得熱火朝天。從他們的言談間,透露出對青商會的珍愛和青商會的價值所在。
青商會現有300多名會員,今年以來,他們實行副會長輪值會長制度,每人輪值兩個月,激勵機制促進了大家的積極性,讓青商會活力十足。同時,原訂3年期的“揚州青年企業家發展領航計劃”也因為效果良好供不應求,而列入揚州市人才政策20條,成為常態化工作。
揚州市青年商會歸屬團揚州市委,自2005年成立以來,青商會開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青商會目前共有會員企業近300家,會員企業發展形成產值500多億的經濟集群。
同時,近年來,團市委、市青商會創新開展“揚州青年企業家發展領航計劃”,通過廣泛發動、自主報名、組織評審等程序,每年遴選培育50名左右的優秀青年企業家。打造管理提升平台、交流合作平台、發展服務平台、個人成長平台,促進形成青年領軍創新型企業家集群。
這次揚州採訪,記者接觸了數位企業家,他們均以自己是青商會會員而自豪,以參加過“揚州市青年企業家發展領航計劃”而驕傲。
在企業林立的江都區,記者採訪了兩位新生代企業家:江蘇華倫化工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吳昊、揚州宏運車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陳錦鵬。
32歲的吳昊曾經留學英國7年半,並在那裡工作過,但最終他回到父親的企業,用青年的銳氣和學識,幫父親的企業迭代升級,提速增效。2014年,吳昊先從銷售員做起,卓有成效﹔接著做SAPERP項目部項目經理,給企業舊的薄弱的財務管理體系超強糾錯,補齊短板,一舉打通採購、生產、銷售整個企業系統,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成本﹔任國際貿易部及市場部經理后,在韓國開了第一家分公司,又計劃在歐洲設分公司,投資了天使基金和創業基金,用吳昊自己的話說:國內國外,都跟專業的團隊合作,做專業的事。
陳錦鵬則靠慎言篤行,挽救了瀕臨破產的宏運車業。1983年出生的潮汕人陳錦鵬,大學畢業后,先在北京工作了一年,2006年回到父親所開的十幾家工廠之一的空調廠工作,從車間裝配工做起,因為工作出色,很快提升為副總經理,但提拔后第4天,就被派到瀕臨破產的宏運車業做總經理,這是2008年。陳錦鵬在對宏運車業細致觀察反復揣摩后,找出了以往管理浪費的症結所在,從而帶領員工當年就把產值翻了幾倍,今年產值預計可達2.2億元。
這兩位80后,是實力証明“虎門無犬子”的代表,也都是銳不可當的帥才。他倆都是揚州青商會的成員,都參加過團市委舉辦的“領航計劃”,屬於民企新生代,成功接班的典型,用新思維和新模式帶動企業轉型升級。共青團集聚這些青年創二代,給予培育和平台。陳錦鵬說:“非常高興團市委把很多青年人才凝聚在一起,便於我接觸和接手一些跨行業的東西,因為目光若隻盯著一個行業,就好像你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我們要學會多元化投資。”
在寶應縣,記者採訪了江蘇奧新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新生代企業家吳哲。吳哲曾經留美4年,2013年回國,進入父親的企業工作。見到記者,吳哲說自己很自豪的一件事是今年6月14日,他代表公司到北京參加世界交通運輸大會,並上台領取了中國公路學會頒發的科學技術獎二等獎,作為規模不大的民營企業,能到全國層面上去角力競技並獲獎,當然可喜可賀。吳哲還詳細述說道,自己是“領航計劃”的第三期會員,本來他去報考第二期“領航計劃”的,但由於他太緊張,第一次竟然沒有通過。吳哲說,他剛回國時生活三點一線很枯燥,進入共青團人才平台后,工作和生活才開始立體和生動起來。
在儀征市,記者參觀了揚州杰嘉工業固廢處置有限公司,並採訪了總經理樊紅杰,他是江蘇省五四青年獎章獲得者,揚州市十大杰出青年,曾任第二期“領航班”班長,擔任青商會副會長以來,把自身經歷和資源都無私地分享給更年輕的一代。比如在樊紅杰輪值會長期間,他組織了一場別開生面的“綠色活動”:青商會一行先后參觀了揚州杰嘉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