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柜娱乐手机版_钱柜娱乐app-开户投注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時代先鋒

此生不悔入沙海 勇擔重任始見金——敦煌研究院文物保護利用群體群像

張玉潔

2020年01月15日20:03    來源:新華網

原標題:此生不悔入沙海 勇擔重任始見金——敦煌研究院文物保護利用群體群像

新華社蘭州1月15日電 

漫漫黃沙,寂寂戈壁,莫高窟和守護著它的人遍歷這裡每一個寒暑春秋。76年間,一代代知識分子遠赴大漠深處,接續守護莫高窟,瘡痍之地逐步成為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的典范,“吾國學術之傷心史”成為過去,世界敦煌學的中心冉冉升起。

初心不悔為敦煌

他裹著羊皮大衣,頭戴老農氈帽,呼吸的熱氣迅速結成冰花,蜷縮著像是“沒有生命的貨物”。西去敦煌時,常書鴻還不到40歲。

此前,他是留法9年的藝術家、北平藝術專科學校的教授,西裝筆挺,風度翩翩。塞納河畔的一本《敦煌石窟圖錄》讓醉心油畫的他為中國藝術傾倒,家國破碎戰火紛飛更讓他心系敦煌。

1944年,“國立敦煌藝術研究所”在大漠中創立。那時,莫高窟已荒廢400余年。流沙從崖壁頂部傾瀉而下,上百個洞窟被掩埋。壁畫大塊大塊跌落,砸爛在地上。

破廟當辦公室,馬廄做宿舍,水裡的泥漿澄清了就拿來喝。最可怕的是孤獨。帶病的同事含淚對常書鴻說:“我死了以后,可別把我扔在沙堆中,請你把我埋在泥土裡呀!”

初創者接連離開,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