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寧寧
2021年07月26日10:53 來源:中國民族宗教網
城市承載著各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近年來,遼寧省沈陽市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進一步完善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服務管理體系,從居住生活、工作學習、吃穿娛樂等日常環節抓起,在社區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讓各民族共建美好家園、共創美好未來。
黨建引領, 營造親如一家的氛圍
陣雨過后,空氣格外清新。社區主干道一側的民族工作宣傳欄和社區好人榜前,不時有人駐足。廣場上,陸續有老人下樓,在大樹下乘涼、下棋。不遠處,56個民族親如一家的手繪牆,格外引人注目。
這裡是地處沈陽市城鄉接合部的馬官橋街道福陵社區,生活著漢、滿、蒙古、朝鮮、錫伯等民族的居民6000余人。社區環境干淨整潔,綠樹成蔭。很難想象,這裡曾經道路凹凸不平、垃圾遍地。
“我到這裡工作后,從建強社區黨支部入手,組織黨員干部清掃垃圾,大家愛護環境。”68歲的社區原黨支部書記黃來英聲如洪鐘。憑借著一股不服輸的韌勁,她數十年如一日,用心用情做好社區工作,贏得了各族居民的支持。
人居環境改善了,黃來英又想著改善鄰裡關系。於是,“鄰居節”應運而生。此后,無論是組織百家宴,還是操辦文體活動,福陵社區的黨員干部時刻沖鋒在前,用真心贏得民心。
多年來,福陵社區以黨建為引領,號召居民與鄰為善、以鄰為伴,把民族團結進步創建融入到社區日常工作中,各族居民在潛移默化中增進了解。大家交得了知心朋友,做得了和睦鄰居,親如一家。
福陵社區的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在沈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近年來,沈陽從建強社區黨支部入手,採取專題培訓等方式,讓社區工作者了解和熟悉黨的民族政策,為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夯實了組織基礎。
以文化人,為民族團結培根鑄魂
南塔街道溪林社區有各族居民4000余戶、近萬人。近年來,在重陽節、中秋節等傳統節日,社區圍繞“孝親文化”主題開展活動,增進各族居民對中華文化的認同。
文化認同是最深層次的認同,是民族團結之根、民族和睦之魂。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廣泛汲取各民族文化中的豐富資源,樹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華文化符號和中華民族形象,引導各族同胞增進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是沈陽各社區開展創建工作的重要內容。
以舞獅隊、秧歌隊等具有中華文化符號的標識為引導,進一步引導各族群眾增強作為中華民族大家庭成員的自豪感,通過家風家教活動,引導各族青少年孝親敬老,每年重陽節表彰“好兒女”“好婆媳”等模范,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得到傳承和發揚……
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各族同胞在全面交往、廣泛交流、深度交融中,互學互鑒,彼此欣賞,構建共有精神家園,增進了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
用心服務,提升居民的幸福感歸屬感
地處鬧市區的朱剪爐街道回民社區,與極具民俗特色的美食街咫尺之遙,居住著在附近經商的全國各地同胞。
2001年,阿不力米提·瓦熱斯從新疆來到沈陽,在美食街開了一家餐廳。經過十幾年的發展,餐廳生意越做越紅火。然而,孩子在當地上小學的問題卻讓他犯了難。這時,社區工作人員主動協調,孩子終於順利入學。
感受到了社區大家庭的溫暖,阿不力米提·瓦熱斯決定用實際行動回饋社會。每個月,他都會把愛心捐款送到貧困學生的手裡。逢年過年,還會採購一些生活用品,慰問空巢孤寡老人。
考慮到轄區內少數民族流動人口較多,社區與沈陽市有關部門合作,開辦了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培訓班,教學內容涉及標准讀音、書寫方法及日常運用等。從2019年至今,近300人參與培訓。
“我在這裡生活得很幸福!”阿不力米提·瓦熱斯用一口流利的普通話說,“在沈陽結交了許多不同民族的好友,大家經常一起出去游玩。”
“社區是我們共同的家,在這裡民族團結不只是個口號,已深深根植在每一個人的心裡。”社區黨支部書記張鵬介紹,以服務為抓手,利用結對幫扶,外來人口能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提升幸福感歸屬感。
沈陽市現有少數民族流動人口約30萬人。近年來,堅持問題導向與需求導向相結合,沈陽進一步加強對少數民族流動人口的服務管理,各民族共居共學共事共樂的社會環境日趨完善。
——持續開展“送溫暖、解難題”“看沈陽、愛沈陽”等活動,組織外來少數民族群眾與社區居民共同參觀愛國主義和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
——在外來少數民族經營戶中開展“誠信經營示范戶”評選,支持在沈新疆籍群眾開展“維漢一家親”結對幫扶和愛心奉獻活動,團結凝聚各民族群眾共同為沈陽振興發展貢獻力量﹔
——依托全市32個社區少數民族流動人口聯絡站開展精准化服務,持續舉辦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及法治教育培訓班,支持和保障各民族流動人口就業創業,少數民族流動人口基本實現“進得來、穩得住、過得好、能融入”﹔
……
“下一步,我們將緊緊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條主線,通過開展扎實有效的工作,凝聚全市各族群眾的智慧和力量,為沈陽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沈陽市民宗局有關負責人說。
相關專題 |
·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