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史
分享

抗戰時期《新疆日報》對《論持久戰》的傳播

代亞平

2025年07月04日08:40    來源:學習時報222

原標題:抗戰時期《新疆日報》對《論持久戰》的傳播

  《論持久戰》發表后不久,遠在西北邊陲的《新疆日報》充分發揮輿論引導的優勢,採取靈活多樣的形式,對《論持久戰》進行了持續而深入的傳播。在當時眾多報刊中,《新疆日報》無論在傳播的廣度還是深度上都獨樹一幟,推動中國共產黨持久戰戰略逐步進入新疆各族民眾的視野,並最終贏得各族民眾的廣泛認同與堅定支持,進一步提升了中國共產黨在新疆的政治影響力和威望。

  連載《論持久戰》全文。1938年7月1日《論持久戰》在《解放》周刊發表后,由於王明從中作梗,《論持久戰》未能在長江局主管的《新華日報》和《群眾》周刊上刊載。但地處抗戰大后方的《新疆日報》不僅刊發了介紹《論持久戰》的社論,還對《論持久戰》的全文進行了連載。《新疆日報》也是繼《每日譯報》之后,全文連載該著作的報刊。1938年11月10日,《新疆日報》在頭版刊發社論《介紹〈論持久戰〉》,同時在第2版整版刊載了《論持久戰》的目錄和第一部分“問題的提起”,自此《新疆日報》對《論持久戰》的連載持續至11月25日。《論持久戰》能夠在《新疆日報》進行公開刊載,一方面是由於“親蘇、聯共”政策的施行,新疆允許宣傳中國共產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另一方面,這一時期《新疆日報》實際由中共黨員主持,在宣傳過程中著重凸顯中國共產黨的方針、政策及抗戰主張。及時連載宣傳《論持久戰》不僅有助於抗戰大后方的新疆各族民眾了解中國共產黨的抗戰主張和持久戰戰略,也是對中共中央明確要求“各政治機關在宣傳鼓動工作中要加重說明中日戰爭之持久性,中國抗戰是艱苦的持久戰”的主動響應。

  刊發闡釋《論持久戰》的社論。《新疆日報》還相繼刊發《堅決給敵人以新的更大打擊是爭取相持階段到來的關鍵》《論目前抗戰洪流中的兩大逆流》等社論。這些文章除宣介《論持久戰》的主要內容和重要意義之外,且以《論持久戰》的核心觀點為理論框架,剖析國際國內戰爭發展形勢,批判“亡國論”與“速勝論”等錯誤思想,並闡釋持久戰的戰略必要性與正確性,明確指出堅持持久戰是奪取抗戰勝利的唯一可行路徑。1941年10月15日,刊發社論《偉大的人民力量》,明確指出,“民眾的力量是偉大的,他是抗戰的‘力的源泉’。民眾力量的動員與組織,乃是堅持持久戰和爭取最后勝利的基本條件之一”。這一論述與《論持久戰》中“兵民是勝利之本”“戰爭的偉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於民眾之中”的核心命題形成呼應,深刻揭示了抗日戰爭勝利的根本邏輯。《新疆日報》的社論主要由中共黨員撰寫,這些文章不僅從多維視角深化了對《論持久戰》戰略思想的闡釋,更結合戰爭發展形勢進行具體分析,有助於民眾了解抗戰局勢,加深對持久戰戰略的理解與認同。

  轉載其他報刊解讀《論持久戰》的文章。為加強《論持久戰》的宣傳闡釋,《新疆日報》還轉載了其他報刊解讀《論持久戰》的文章。1939年1月8日和10日,《新疆日報》刊載了由吳明譯自蘇聯《真理報》的文章《持久戰的口號在中國有何意義》,這篇文章是1938年9月5日時任中國共產黨駐共產國際代表的任弼時發表在蘇聯《真理報》的文章。該文從中日戰爭不是速決戰而是持久戰,主要戰術為運動戰、游擊戰、陣地戰三者的配合,戰爭將經歷防御相持反攻三個階段,鞏固和加強中國各民族力量的團結是抗戰勝利的關鍵因素等方面進行了闡述,強調持久戰是中國武裝抗日唯一正確的戰略,這些觀點與《論持久戰》中的核心思想高度契合。1939年8月25日至27日,《新疆日報》轉載了方直1939年7月1日發表在《全民抗戰》上的《論持久戰與“拖下去”》,針對一些人錯誤地將“持久戰”理解為毫無期限的“拖下去”,文章以《論持久戰》中關於“持久戰”的觀點對這兩者的區別展開了論述,有利於消解認知困惑,幫助讀者廓清思想上的迷霧,也進一步擴大了持久戰思想的傳播和影響。

  注重《論持久戰》傳播的大眾化。盡管《論持久戰》在文本表述上已力求通俗,但作為一部軍事理論著作,對於文化水平較低的民眾來說,理解和把握其思想仍有一定困難。因此,《新疆日報》採取了靈活多樣的宣傳策略,實現了《論持久戰》傳播的大眾化。一是開設“抗戰常識問答”欄目,以“一問一答”的形式摘錄介紹了《論持久戰》的主要內容,包括中日雙方存在著的互相矛盾的四個基本特點、持久戰的三個階段、游擊隊與正規軍、游擊戰戰術以及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等內容。二是通過“讀者信箱”欄目,及時回應讀者提出的關於持久戰戰略的問題。如1940年2月23日編輯部答復了讀者榮夫關於“抗戰總戰略”的提問,首先指出“我們抗戰的總戰略是持久戰”,並重點介紹了《論持久戰》關於抗戰三階段中的“防御階段”和“相持階段”的內容。三是運用漫畫、歌謠等藝術形式,宣傳持久戰思想。1939年7月7日出版的“七七”二周年紀念特刊,登載了飛遠和哈力克創作的連環漫畫《抗戰三個階段敵我力量的對比》,以視覺圖像的形式生動展示了持久戰戰略防御、相持和反攻三個階段的進程。這些傳播形式有效突破了理論文本的閱讀障礙,實現了持久戰思想傳播的大眾化和普及化,使更多民眾了解持久戰戰略,從而堅定持久抗戰和抗戰必勝的信心。

  實現《論持久戰》多語種傳播。1938年,中共黨員進入新疆日報社后,逐步構建起以迪化(今烏魯木齊)總社為中心,以伊犁、塔城、阿山(今阿勒泰)、阿克蘇、喀什、和闐(今和田)六分社為分支的宣傳網,為《論持久戰》在全疆的多語種傳播奠定了基礎。在中共黨員的努力下,《論持久戰》除在總社主辦的《新疆日報》漢文版進行大力宣傳外,其他分社也通過刊載翻譯版《論持久戰》進行傳播。1938年秋,哈薩克族知識分子穆華希·賈肯將中共黨員李雲揚贈送給他的漢文版《論持久戰》帶回阿勒泰,並翻譯成哈薩克文先后在《新疆日報(阿勒泰版)》和《新阿勒泰》雜志發表。《新疆日報(阿勒泰版)》刊登的哈薩克文版《論持久戰》是國內最早翻譯成少數民族語言進行傳播的版本。1939年5月《新疆日報(和闐版)》出刊,《論持久戰》以專題的形式在《新疆日報(和闐版)》的副刊作了介紹,推動《論持久戰》在和田地區的傳播。《新疆日報》對《論持久戰》多語種的傳播,這一舉措在全國報刊宣傳中也具有開創性意義,拓寬了持久戰思想傳播的地域范圍和受眾群體。

(責編:劉圓圓、代曉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