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杰
2025年07月07日08:24 來源:光明日報222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年毛澤東同志等老一輩革命家在延安,住窯洞、吃粗糧、穿布衣,用‘延安作風’打敗了‘西安作風’。全黨同志要把老一輩革命家和共產黨人留下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傳承好發揚好”。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制定和落實中央八項規定開局破題,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力度和勁頭狠抓黨的作風建設,習近平總書記圍繞新形勢下作風建設抓什麼、怎麼抓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極大深化了我們黨對作風建設的規律性認識。歷史和實踐証明,中央八項規定精神與“延安作風”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擦亮了作風建設的“金色名片”。
1.“用延安作風打敗西安作風”
“用延安作風打敗西安作風”一語,出自延安時期毛澤東同志與黨內同志的一場經典談話。1940年秋,延安馬列學院特地安排鄧力群等四位同志前往楊家嶺迎接毛澤東同志來作報告。毛澤東同志得知來意之后搖搖手說:“我們是共產黨人……就萬萬不能沾染官僚習氣……我們要養成一種新的風氣,延安作風。我們要用延安作風打敗西安作風。”在毛澤東同志的談話中,“延安作風”是指清正廉潔、密切聯系群眾、理論聯系實際等共產黨作風,“西安作風”是指奢侈浮華、貪圖享樂、脫離群眾等國民黨作風。
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是延安作風的靈魂所在。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即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堅持崇高的革命理想和共產主義信念。1941年5月頒布的《陝甘寧邊區施政綱領》,要求推行“三三制”政權制度。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就貫穿在建設“三三制”民主政權、實施民主選舉制度等政治過程之中。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還體現在政治清明、法紀嚴明、從嚴治黨、懲治貪污腐敗方面。《陝甘寧邊區施政綱領》明確規定:“禁止任何公務人員假公濟私之行為,共產黨員有犯法者從重治罪。”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是延安作風的價值內核。作風問題的核心是黨同人民群眾的關系問題。延安時期,毛澤東同志明確提出並完整論述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系統形成黨的群眾路線、群眾觀點和群眾工作方法。延安時期陝甘寧邊區選舉投票、征收公糧、互助合作等都遵循了這一工作方法,廣泛吸納群眾參與決策,重大事務征求群眾意見,由群眾創造出來取得成效經驗后,黨集中起來經過研究上升為一種政策,而后推廣實行並逐步完善,為黨贏得了最廣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眾基礎。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是延安作風的顯著標識。在延安整風運動當中,毛澤東同志號召全黨反對主觀主義以整頓學風、反對宗派主義以整頓黨風、反對黨八股以整頓文風,由此肅清了王明“左”傾教條主義及其抗戰初期右傾錯誤的嚴重危害和影響,推進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確立了一條實事求是的辯証唯物主義的思想路線,從根源上把全黨從長期的教條主義束縛和對共產國際神聖化的迷信狀態中解放出來,使全黨全軍達到空前的團結和統一。
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是延安作風的鮮明底色。延安時期,面對物資匱乏,中國共產黨人與群眾同甘共苦、上下同欲,大力發揚“愚公移山”精神,一起過緊日子。邊區政府成立之后,所有工作人員均無薪俸隻有微薄津貼,生活簡朴蔚然成風﹔根據地廣泛開展大生產運動,昔日的荒山野嶺變成“陝北的好江南”。艱苦朴素的優良傳統還內蘊著廉潔奉公的要求,為政風清朗與政治清明奠定根基。
2.“八項規定一子落地,作風建設滿盤皆活”
“延安作風”穿越時空、歷久彌新。新時代黨的作風建設與之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黨的十八大以來,“八項規定一子落地,作風建設滿盤皆活”,中央八項規定成了改變政治生態和社會面貌的標志性舉措,推動黨風政風煥然一新、社風民風持續向好,人們由衷感到我黨延安時期的好作風重新回歸。當前,在全黨開展的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是鞏固和擴大新時代黨的作風建設成果、縱深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的重大舉措。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是對80年前“延安作風”在新時代的賡續傳承和守正創新,對始終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確保黨始終成為人民公仆、時代先鋒和民族脊梁具有重要意義。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取向。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之日起,就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作為自己的初心使命。人民立場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政治立場,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區別於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黨的作風是黨的性質、宗旨和精神狀態的外在表現,直接關系到黨的形象和威信,影響著黨與人民群眾的關系。進入新時代,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是群眾深惡痛絕、反映最強烈的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深刻警示全黨:如果“四風”問題蔓延開來又得不到有效遏制,就會像一座無形的牆把黨和人民群眾隔開,就會像一把無情的刀割斷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黨的作風必須以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為核心,始終圍繞人民群眾的利益展開,確保黨的各項決策和行動都能體現人民意志、滿足人民需求,確保黨的各項政策和行動都能真正惠及人民,從而鞏固黨的群眾基礎,增強黨的執政能力。
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持續深化糾治“四風”。延安時期,共產黨人衣著朴素、吃住簡單,作風民主、風清氣正,整個延安“在街上絕對沒有見過一個面帶煙容而頹唐的人”。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以糾治“四風”作為作風建設的著力點,“始終堅持零容忍,把中央八項規定作為鐵規矩、硬杠杠,嚴肅查處頂風違紀、隱形變異的‘四風’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四風”的后果,就是浪費了有限資源,延誤了各項工作,疏遠了人民群眾,敗壞了黨風政風,最終會嚴重損害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嚴重損害黨的執政基礎和執政地位。要看到,不正之風與腐敗問題同根同源、互為表裡,風腐交織是現階段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要著力解決的突出問題。必須堅持嚴的基調毫不動搖,用改革精神和嚴的標准糾治“四風”,把作風建設不斷引向深入。
緊盯“關鍵少數”,堅持“以上率下”。好的作風是抓出來的,更是帶出來的。領導干部作為“關鍵少數”,在作風建設上具有風向標作用。在延安整風時期,中央領導率先垂范、身體力行,有力推動了整風運動的深化。黨的十八大以來的實踐充分証明,作風建設必須自上而下、以上率下,用釘釘子精神抓落實。新時代新征程上,各級領導干部要帶頭轉變作風,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形成“頭雁效應”。唯有如此,才能以點帶面、化風成俗,以作風建設新成效推動保持黨的先進性純潔性、不斷贏得人民群眾信任擁護,確保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
3.“將制度建設貫穿作風建設全過程”
回顧革命戰爭年代制定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再細悟新時代的中央八項規定,可知從“延安作風”到新時代黨的作風建設,一脈相承的是深厚的人民情懷、“刀刃向內”的自我革命精神等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新征程上,黨面臨的“四大考驗”“四種危險”將長期存在,我們要以“永遠在路上”的清醒和執著,從百年黨史中汲取作風建設的智慧和力量,在時代“大考”中淬煉政治本色,持續加固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堤壩,持續擦亮作風建設這張“金色名片”,為推進強國建設和民族復興偉業提供堅強的作風保障。
堅持黨性黨風黨紀一起抓、正風反腐肅紀相貫通。堅強的黨性、優良的作風和嚴明的紀律是中國共產黨百余年艱苦奮斗開創歷史偉業的政治密碼和寶貴經驗,也是新征程上以黨的自我革命引領偉大社會革命的堅強保証和根本要求。“黨性、黨風、黨紀是有機整體,黨性是根本,黨風是表現,黨紀是保障。”因此,要深入開展黨性黨風黨紀教育,傳承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激發共產黨員崇高理想追求,把以權謀私、貪污腐敗看成是極大的恥辱。同時,還要堅持黨性黨風黨紀一起抓。堅持發揚釘釘子精神加強作風建設,把正風肅紀反腐結合起來一起抓。以“同查”嚴懲風腐交織問題,以“同治”鏟除風腐共性根源,確保正風肅紀反腐相貫通。
以優良黨風帶動社風民風向上向善。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要發揮好“關鍵少數”的示范帶動作用,在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形成清清爽爽的同志關系和規規矩矩的上下級關系、堅持親清政商關系等方面帶好頭、盡好責,以良好政德引領一方社風民風建設,成為良好政治生態和社會風氣的引領者、營造者和維護者。要帶頭注重家庭、家教、家風,管好親屬和身邊工作人員﹔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保持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生活情趣,過好親情關﹔嚴格要求親屬子女,教育他們樹立遵紀守法、艱苦朴素、自食其力的良好觀念,以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引領形成正氣充盈的社會生態,促進社會風氣的正向轉變,提升社會的道德水平和文明程度。
推進作風建設常態化長效化。作風問題具有反復性和頑固性,不可能一蹴而就、畢其功於一役。要清醒看到,“吃喝玩樂”等作風問題的慣性很大,依然面臨反彈回潮的壓力。必須堅持真管真嚴、敢管敢嚴、長管長嚴,管好關鍵人、管到關鍵處、管住關鍵事、管在關鍵時。持續完善體制機制,以剛性的制度規定和嚴格的制度執行,確保改進作風規范化、常態化、長效化,實現標本兼治、長效常治,讓黨在新時代的徙木立信之舉不斷煥發新活力。
(作者:王永杰,系上海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共上海市委黨校副校長)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