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族抗戰爆發,中華民族團結一心、共御外侮
2025年07月07日08:2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 |
河北曲陽縣十二區的婦女自衛隊。 |
![]() |
平山青年踴躍參軍。 |
![]() |
香城固戰役中群眾向前線運送物資。 |
![]() |
新加坡各界人士在碼頭歡送南僑機工回國。 |
![]() |
民生公司的船隻經過激流險灘,將戰略物資運送到后方。 |
![]() |
馬本齋組建的回民支隊。 |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的槍聲撕裂長夜。全民族抗戰由此爆發。
生死存亡之際,經過中國共產黨不懈努力,以國共兩黨合作為基礎,中國各族人民、各民主黨派、各愛國軍隊、各階層愛國人士以及海外華僑廣泛參加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形成並發展起來。
大江南北,長城內外,中華各族兒女冒著敵人的炮火共赴國難,煥發出強大的凝聚力、向心力、戰斗力。
“有力出力,有錢出錢,有槍出槍,有知識出知識”,激動人心的口號響徹中華大地,成了激勵全民族抗戰的號角。在河北平山,青年群起響應,紛紛表達“參加八路軍,趕走東洋兵”的決心,1500多名平山青年積極參軍參戰﹔回族抗日將領馬本齋組織青壯年奮起抵抗,組建回民抗日義勇隊。
知識分子以筆為槍,郁達夫發表大量文章鼓舞抗戰士氣,冼星海作曲的《黃河大合唱》吼出民族魂魄﹔華僑領袖陳嘉庚募捐籌款購買物資,南洋3000余名機工冒死馳援滇緬公路﹔民族企業民生公司傾盡所有將戰略物資運送到后方﹔婦女晝夜縫制軍服千萬,兒童團站崗放哨、傳遞情報……“抗戰”二字深深刻入每個中國人的脊梁。
(本報記者徐雷鵬整理)
《 人民日報 》( 2025年07月07日 07 版)
相關專題 |
· 專題報道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