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福建依托自然稟賦與人文底蘊,做好文旅融合大文章——

把好風景轉化為新動能(活力中國調研行)

本報記者 李君強 劉曉宇

2025年10月09日08:4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今年國慶、中秋假期,福建文旅產業精彩紛呈。三坊七巷裡,行人駐足於名人故居,感受悠悠古韻﹔平潭海岸邊,游客在碼頭登上游艇,體驗碧波逐浪﹔霞浦灘涂上,攝影愛好者紛紛前來,拍下如畫美景……八閩大地,山海相依,風光正好。

  2024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考察時強調:“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把文化旅游業培育成為支柱產業。”

  依托獨特的自然稟賦與深厚的人文底蘊,福建加快推進文旅融合,把“好風景”轉化為“新動能”,為文旅經濟注入澎湃活力。

  一個文化街區,既保留城市文脈,又激活市場動能。

  漫步福州煙台山歷史風貌區,紅磚古厝的鐘聲與現代咖啡館裡的香氣縈繞交融。愛國路一處歷史建筑內,一場以“閩江夜話”為主題的沉浸式藝術展正在舉行,運用全息投影技術重現老福州碼頭場景,一個月就吸引參觀者超5萬人次﹔附近的樂群路,由老影劇院改造的“煙台山文化藝術中心”,多名青年藝術家在此聯手辦展,成為新的藝術打卡地﹔倉前路的紅磚騎樓裡,以福州茉莉花茶為主題的新式茶飲店將傳統茶藝與現代調飲相結合,由老郵局改造的“郵局咖啡”借助特色郵戳拉花吸引顧客前來探店。

  雋永文化味,是福州文旅市場活起來的厚重底蘊。

  福州傳統裝束技藝“三條簪”火遍網絡,成為福州文旅新的“流量密碼”﹔《最美茉莉花》等一批沉浸式旅游演藝廣受游客好評﹔舉辦海峽民俗文化活動等超150場非遺主題活動,帶動街區人氣旺、消費熱。

  一座海島小城,既可飽覽無限風光,又能夠暢享樂趣。

  落日余暉下,海風輕拂面龐。在平潭綜合實驗區東澳中心漁港22號游艇碼頭,工作人員周亞弟擰動油門,馬達轟鳴中,載著游客的摩托艇疾馳而去,水花四濺,一片歡聲笑語。

  “今年國慶、中秋假期,游客格外多,每天工作日程滿得很!”周亞弟笑言。去年投入運營的22號游艇碼頭,已建成49個泊位,引入帆船、游艇、造浪艇、摩托艇等多樣化海上體驗項目,成為平潭濱海旅游的新地標。“在這裡,游艇旅游正朝著大眾休閑的方向持續發展。”平潭綜合實驗區文旅發展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林彥說。

  猴研島上的“68小鎮”,同樣熱鬧非凡。文化市集上,古早味花生糖、現做魚丸等美食吸引游客排起長隊。夜幕降臨,沙灘邊的露天劇場舉辦海島音樂節,人們在星空下隨著音樂舞動,盡情享受海風與音樂的融合。

  從“環島游”起步,平潭海上旅游半徑正不斷延伸。今年上半年,平潭接待游客540.54萬人次,游客旅游總花費55.32億元,較2024年同期分別增長13.2%和17.3%。

  一方山水人文,既涵養生態底色,又打造文旅亮點。

  莆田荔城區北大村裡,十幾名學生坐在樹下,聽帶隊老師講述莆田的文化底蘊。

  北大村,依水而生、因荔枝聞名。當地依托1500余棵荔枝樹建設“荔林水鄉”公園,泛舟於沿溪河道,周圍荔林繁茂,令人心生“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愜意之感。

  北大村的發展一方面立足於千年荔林的生態稟賦優勢,另一方面將“荔枝”與“勵志”相結合,積極開展研學活動,把高校主題嵌入園地。荔城區西天尾鎮黨委書記陳君表示:“目前,北大村集體經濟年均增長30%,生態保護與產業發展形成良性循環。”

  從最開始的2家發展到現在的670家左右,寧德霞浦民宿從少到多,從有到優,提升公共服務水平,讓游客走了后還想再來。霞浦民宿去年全年營業額超4億元,有2萬人從事民宿相關行業。

  “這是我第二次來霞浦了,這兩天天氣不錯,日出很好看。”來自廣東的游客鄭嘉欣說,“這裡的民宿價格實惠,聽說還可以體驗直升機,我准備去試試。”

  “我們正在推廣民宿酒店‘一年一定價,全年不加價’,改善游客體驗,讓游客們玩得開心,也住得開心。”霞浦縣政府黨組成員、副縣長鄭信旋說。

  國慶、中秋假期,福建省累計接待游客逾4600萬人次,游客旅游總花費超388億元,再創歷史新高。山海人文共同繪就的文旅新篇,正吸引越來越多游客走進福建,留下美好記憶。

  《 人民日報 》( 2025年10月09日 01 版)

(責編:唐宋、彭靜)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