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為先、創新引領、協同聯動,長江經濟帶邁向高質量發展
本報記者 禹偉良 姜 峰 范昊天
2025年10月11日08:3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萬裡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中華民族發展的重要支撐。長江經濟帶橫貫我國東中西三大板塊,覆蓋11省市、約21%的國土面積。
“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必須從中華民族長遠利益考慮”“使長江經濟帶成為我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主戰場、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主動脈、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主力軍”……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召開座談會,為長江經濟帶發展謀篇布局、把脈定向。
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沿江省市和中央有關部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推動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取得重大成就,發展方式發生重大變革,區域協同聯動不斷加強,全方位對內對外開放態勢加速形成。2024年,長江經濟帶地區生產總值逾63萬億元,增長5.4%。今年前8月,長江經濟帶11省市外貿進出口值達13.7萬億元,創歷史同期新高,同比增長6%,佔全國進出口總值的46.3%。
沿江行進,感受最深的是“三多三少”:美景多了,亂象少了﹔高端產業多了,低端產業少了﹔“一盤棋”做法多了,“單打獨斗”少了。
大江奔流,正展現萬千氣象、澎湃勃勃生機。
問題導向,鐵腕攻堅——
“一江碧水向東流”美景重現
奔騰出三峽、九曲過江漢,行至城陵磯,長江與洞庭湖“撞了個滿懷”。
蘆葦搖曳,“扑棱棱”,一隻水鳥掠過——在湖南東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工作了15年的鄒毅,深知這一幕來之不易。
洞庭湖砂是優質建材原料。“多年前,非法砂石碼頭和砂場泛濫,採砂船往返裝卸,機器日夜轟鳴。”鄒毅回憶過往,“底棲生物被破壞,魚類跟著少了,候鳥也喪失棲息地,整個生態鏈都遭受影響。”
彼時,長江生態環境透支問題突顯——
長江岸線、港口亂佔濫用問題突出﹔
長江“雙腎”洞庭湖、鄱陽湖頻遭階段性旱情威脅,近30%的重要湖庫處於富營養化狀態﹔
長江生物完整性指數一度到了最差的“無魚”等級……
習近平總書記痛心地形容,長江“病了,病得不輕了”。
不以保護生態本底為先,又怎能支撐高質量發展?“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這10個字,振聾發聵。
2016年以來,沿江11省市和有關部門著手挖病根、找病因,直面矛盾問題、敢於動真碰硬,扭住不放、一抓到底,以前所未有的力度鐵腕攻堅。
湖南拆除關停長江岸線及洞庭湖區非法砂石碼頭39個、砂場84處,在湖區啟動了溝渠塘壩清淤、畜禽養殖污染整治、河湖圍網養殖整治、河湖沿岸垃圾清理等專項行動。效果立竿見影。“去年,洞庭湖區域監測到越冬水鳥超過45.85萬隻,創歷史同期新高。”鄒毅說。
“化工圍江”,是困擾長江的“頑疾”。
順流而下,江西九江市湖口縣,是長江中游與下游的分界點。
長江之濱、鄱陽湖口、廬山腳下的九江石化,不僅是當地的工業支柱,更是江西唯一的大型煉化一體化企業,承擔了全省七成以上的油品供應。可當年的九江石化同樣需要解決環境污染等問題。
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咋辦?
答案是:轉型升級。
九江石化產業園,總投資106億元的150萬噸/年芳烴及煉油配套改造項目建設正酣。“項目建成后預計每年可增加營收600億元,將實現從一滴油到一根絲、一匹布、一件衣的轉化。”九江石化芳烴運行部黨支部副書記洪煜介紹。
長江邊的芳烴碼頭,採用全封閉運輸、數字監測等12項措施,實現了“不讓一滴油漏到長江”。環保改造累計投入約26億元,九江石化外排廢水、有控廢氣達標率和固廢合規處置率已達100%。廠區污水排放池裡,魚群往來游弋。實時數據顯示,排放的污染物濃度遠低於國家標准。
九江先后推動30多家化工企業向綠色發展轉型,去年全市石化化工產業鏈利潤額同比增幅達13.3%。
從非法碼頭和非法採砂專項整治,到化工污染治理和啟動長江十年禁漁,一個問題接著一個問題解決,一項任務接著一項任務推進,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取得重大成就,長江干流已連續5年保持Ⅱ類水質。
“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成為共識,‘化工圍江’問題基本解決,十年禁漁深入推進,現在的長江魚躍鳥飛、江豚逐浪,‘一江碧水向東流’。”國家發展改革委主要負責同志介紹。
向“新”而行,動能轉換——
創新驅動發展全面起勢
生態環境保護的成敗,歸根到底取決於經濟結構和經濟發展方式。
“要堅持創新引領發展,把長江經濟帶的科研優勢、人才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積極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習近平總書記指明方向。
向“新”而行,長江經濟帶發展方式發生重大變革,創新驅動發展全面起勢。
漢江與長江交匯之地湖北武漢,正以東風汽車為龍頭,推動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跑出加速度。在“中國車谷”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5G車路雲一體化”系統已經覆蓋660公裡開放道路,300多輛無人駕駛出租車和30輛無人駕駛巴士日夜穿梭。
生態越開放,汽車越“聰明”。40多家企業和高校攜手成立湖北省車規級芯片創新聯合體,“3年多聯合攻關,研發出首顆國產車規級高性能微控制器芯片,預計明年量產上市。”東風汽車研發總院院長楊彥鼎滿懷期待。
創新,是不變的主基調、動力源。“攻堅‘下一代’汽車,培養卓越工程師。”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楊青介紹,通過構建起覆蓋豪華、高端、主流的全領域新能源品牌格局,企業今年上半年自主新能源汽車出口同比增長229%。
積極布局電動化、智能網聯化新賽道,長江經濟帶發展成為我國最大的汽車產業聚集帶。
“新”的尺度,還在拉長。更換一張電話卡,開通相關業務,普通手機就可以通過量子技術實現防竊聽的加密通話……在安徽合肥高新區,全球首個量子加密安全通話與辦公應用——量子密話密信令人大開眼界。“包括量子通信在內,我們推出30多款量子科技產品,應用范圍涵蓋政務、應急、工業、金融等10多個重點領域。”中電信量子信息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呂品說。
漫步合肥高新區“量子大街”,中電信量子、本源量子、國儀量子等30多家量子科技龍頭企業集聚。合肥前瞻布局量子科技研發及其產業化,培育相關企業91家,相關專利數量超2000件,形成省級以上研發平台24個,初步構建起從基礎研究、核心技術攻關到工程化、產業化的完整生態鏈。同時,低空經濟、商業航天、聚變能源等7條未來產業鏈正群峰競秀。
依靠創新特別是科技創新實現動力變革和動能轉換,離不開改革推動。
一條80多米長的自動化超高強度柔性輥壓產線,40多個軋輥模具緊密配合,把一塊塊鋼板“捏”成形狀復雜的構件。“我們自主研發的技術為軌道交通等關鍵零部件生產提供了降本增效新方案。”蘇州億創特智能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長晏培杰說,“這離不開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的創新機制支持。”
5年前公司初創,晏培杰找銀行貸款,苦於沒抵押﹔找風投基金,人家要控股。一籌莫展時,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送來“及時雨”——3600萬元“撥投結合”資金點燃了“火種”。突出需求導向、服務企業創新、引領產業發展,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至今已實施82項產業重大技術創新項目。
著眼深化高水平對外開放壓力測試,上海自貿試驗區2023年以來全面對接國際高標准經貿規則開展先行先試,形成了一批具有較高含金量的先進經驗和典型案例,為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提供了“自貿經驗”﹔聚焦航空航天等15條重點產業鏈和軌道交通等優勢產業鏈,四川建立“鏈長+副鏈長+牽頭部門+主要承載地+協同發展地”的重點產業鏈協同推進機制……改革潮涌、創新爭先,大力推進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和先進制造業集群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帶來的發展紅利,正在長江沿線加速溢出。
系統治理,統籌謀劃——
協同聯動效應不斷增強
大江大湖的故事,還沒講完。
北納長江的鬆滋、太平、藕池三口來水,西南接引湘、資、沅、澧四水和汨羅江、新牆河,“九水鬧洞庭”之說其來有自。
這個“鬧”字,格外傳神。湖南岳陽市生態環境局總工程師盧奕良感慨:“一度條塊分割、政出多門,看似誰都在管,誰都管不到底。”
就說岸線邊曾經密布的“小、散、亂”泊位,“抓斗、轉運車‘跑冒滴漏’,下雨一沖,紅色的鐵礦石粉塵便入了江。”盧奕良直搖頭。該誰管呢?過去有句俗話:環保不下河、水利不上岸、船隻歸交通、漁政隻管魚——好個“九龍治水”!
這幾年,在“共抓大保護”的剛性約束下,岳陽關停拆除了42個“小、散、亂”泊位並復綠。當地意識到:隻有健全機制、攥指成拳,山水林田湖草沙協同治理,才能跳出“一抓就靈、不抓不行”的怪圈。
6月13日,東洞庭湖七裡山水域,5艘“三無”快艇和2個浮躉在岸線邊造成安全隱患。“出動1組執法人員,1個小時就完成整治。”岳陽縣東洞庭湖綜合行政執法局執法大隊副大隊長段軍喜告訴記者。
今年,隨著東洞庭湖綜合行政執法改革的深化,岳陽市、縣兩級打破部門壁壘,將原來分散在9個部門的847項執法權整合,形成一套架構、一支隊伍、一個平台、一張圖紙、一個機制的“五個一”治理新格局,核心4個字:系統施治。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長江經濟帶作為流域經濟,涉及水、路、港、岸、產、城和生物、濕地、環境等多個方面,是一個整體,必須全面把握、統籌謀劃。”
堅持以系統觀念推進長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如今統籌、協同成為長江故事的高頻詞。
登上浙江寧波舟山港,近海水域,波浪翻涌。來自湖北鄂州的“船老大”任文禹,如今把公司業務從內河航運拓展到了江海聯運。今年4月,他的貨船“江海直達16”輪裝載1.2萬噸巴西進口鐵礦石,從寧波舟山港僅用5天直達鄂州三江港,創下長江中游大宗商品物流新速度,並通過多式聯運向重慶、武漢、南昌、九江等地輻射。
說服任文禹“吃螃蟹”的,是浙江首創、由“港、船、貨”三方組成的“運力池”機制。自2016年國務院批復設立舟山江海聯運服務中心以來,寧波舟山港舟山港務有限公司業務部主管王龍彬帶上團隊,跑遍長江沿線20多個重要港口,對接客戶需求、提供解決方案,“一句話:船東不找貨、貨主不找船、港口全服務。”2024年,浙江自貿試驗區舟山片區完成江海聯運量3.36億噸,佔長江比重超21%。江海聯運快速發展,為大宗商品“通江達海”提供了堅實保障。
加強交通網絡的相互聯通和“公水鐵”等運輸方式的相互銜接,長江的遠方,又何止東海一途。
站在全局謀劃一域,中歐班列、西部陸海新通道在長江聯通,長江經濟帶與共建“一帶一路”融合程度不斷提高:國產新能源汽車,從安徽蕪湖運抵陝西西安,搭乘中歐班列“長安號”發往歐洲﹔來自貴州的貨物,經廣西欽州港,通過鐵海聯運僅需約5天即可抵達越南等東南亞國家,“通道+樞紐+網絡”物流體系,助力“黔貨出海”與國際供應鏈深度融合﹔重慶發揮果園港處於長江經濟帶和“一帶一路”聯結點、西部陸海新通道與中歐班列(成渝)貫通的區位優勢,著力暢通市場渠道、提升貿易便利,吸引國際貿易、新能源汽車等優勢產業不斷集聚,形成了輻射西部地區的發展網絡。
堅持把強化區域協同融通作為著力點,長江經濟帶區域協同聯動效應也在不斷增強:長三角G60科創走廊九城市正以協同合作、資源共享的方式,攜手推進科技創新﹔“上海企業+雲南資源”“上海研發+雲南制造”“上海市場+雲南產品”“上海總部+雲南基地”,滬滇兩地不斷完善協作機制、創新協作方式,讓產業轉移從被動到主動,從平移到躍升﹔從首創“共同決定+條例”的立法模式到探索實行跨省橫向生態補償,雲貴川三省聯動保護赤水河,推動流域生態環境持續向好……
不久前,國家發展改革委批復三峽水運新通道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三峽水運新通道是三峽工程之后長江干線上集水利、航運、生態等功能於一體的最大綜合性工程,對更好實施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促進沿江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古老的大江,孕育澆灌了華夏文明的五千年風華,也必將奔流涌動新時代的澎湃浪潮!
(本報記者楊迅、王丹、羅陽奇、王漢超、王偉健、劉軍國參與採寫)
《 人民日報 》( 2025年10月11日 01 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