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為全球婦女事業發展貢獻中國力量

本報記者 張夢旭 邢 雪 馬 菲

2025年10月11日08:3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婦女是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促進全球男女平等、實現婦女全面發展是共建共享美好世界的重要目標。近年來,中國在實現自身婦女事業高質量發展的同時,始終以負責任大國擔當深化南南合作,增進南北對話,加大對發展中國家婦女事業支持力度,通過實施民生項目、加強能力建設、參與國際維和等行動,積極創造有利於婦女發展的國際環境,為全球婦女事業作出重要貢獻。

  民生項目,改善婦女生存環境

  “菌草成就了我們的夢想。”去年6月,在世界貿易組織第九屆促貿援助全球審議大會“糧食安全”主題分會上,來自斐濟的塞魯瓦伊婭·卡布卡布動情講述中國菌草改變她與當地婦女命運的故事。曾經,卡布卡布和村民們只能“靠天吃飯”。中國專家帶來菌草栽培技術后,她的家庭收入顯著提升。在卡布卡布的帶動下,20余名當地婦女也加入這一項目,邁出經濟自立第一步,她本人也當選為斐濟蘑菇種植者協會主席。

  在全球范圍內,通過菌草項目援助和技術培訓,中方已幫助100多個國家的婦女實現就業。“菌草之父”林佔熺的女兒林冬梅,多次赴非洲、大洋洲等地,手把手傳授菌草技術。在巴布亞新幾內亞東高地省,費雷達·科拉羅姆在林冬梅的幫助下,從靠售賣野菜補貼家用的貧困農婦,成為熟練掌握菌草種植、加工全流程的“土專家”。科拉羅姆創辦了自己的菌草菇農場,並與中國專家一起,培訓了1500名當地婦女、青年和殘疾人,讓技術紅利從“一戶受益”變為“一片致富”。

  婦女們採收的不只是蘑菇,更是靠技術吃飯的底氣。“在我參與援助發展中國家的過程中,遇到過許多像科拉羅姆這樣的女性。”林冬梅說,“通過菌草技術賦能,不少失業婦女、殘疾婦女成長為會長、企業家和科技人員。”

  從實施“婦幼健康工程”“快樂校園工程”等民生項目,到通過瀾湄合作專項基金支持東南亞國家婦女參與農業技術應用和產業鏈發展,再到利用全球發展和南南合作基金在20余個國家開展婦女領域項目……中方以一系列務實舉措,積極助力發展中國家改善婦女生存發展環境,支持她們實現自立自強。

  能力共建,激活婦女發展潛能

  8月,老撾萬象“天才媽媽友誼工坊”裡溫情滿滿。16名當地婦女圍聚在幾名中國老師身旁學習手工編織技藝。手指翻飛間,一根根普通竹條變成兼具實用性與觀賞性的精巧托盤。“第一次握著編織刀時,竹條總在掌心打滑,連最基礎的編法都磕磕絆絆。”來自萬象省的學員蘇達蓬說,在中國老師的幫助下,她不僅學會了原材料甄選、工具使用、編織技法等,更打開了創業的新思路。“我要把這些寶貴技能帶回村寨,教會更多姐妹,讓大家靠手藝實現家庭增收。”蘇達蓬說。

  這份改變,源於中國團隊對當地需求和培訓實際的精准對接。來自中國貴州的竹編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田雅嘉把復雜的傳統紋樣拆解為“穿、繞、壓”3個步驟,3天裡手把手示范12道核心工序,還錄制教學視頻供學員課后復習。來自廣西的藤編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黃連將結合老撾婦女的操作習慣,反復琢磨后將傳統金屬編織刀改良為木質刀柄,降低了握持難度。最終,16名學員成功完成128件作品,其中30件銷往中國雲南,為她們帶來了人生中第一筆“手藝收入”。老撾婦聯主席阿麗·馮諾本坦說:“中國的培訓項目真正符合老撾婦女最迫切的需求,讓她們憑借雙手創造價值、贏得尊重,這是對性別平等理念最生動的實踐。”

  近年來,中國持續深化婦女能力建設國際合作,搭建起多層次、廣覆蓋的培訓體系。在北京建立全球婦女發展合作交流培訓基地,量身打造不同內容的婦女賦能項目﹔與15個國家合作成立中外婦女培訓(交流)中心,將課堂從會議室搬到社區工坊,讓培訓更接地氣、更見實效﹔專門立項實施全球發展倡議下婦幼健康促進研修班、“發展中國家落實2030可持續發展議程研修班——婦女兒童專題”等100余期培訓項目﹔開展女性領導力與社會發展學歷學位項目,累計培訓近4000名婦女領域優秀人才……來自盧旺達的女性官員露絲在參與中方組織的婦女創業創新培訓項目后表示,中方組織的培訓不僅是技術傳授,更為發展中國家婦女搭建了“靠技能立足”的路徑,這種“授人以漁”的實踐能真正幫助女性打破發展局限。

  和平守護,彰顯女性獨特作用

  “和平不僅是停止槍聲,更是重建人與人之間的理解與信任。”中國第二十三批赴黎巴嫩維和部隊醫療分隊的高妍,身兼婦產科醫生、民事官員、性別官員與新聞官員多職。在一次女性專場義診中,她接診了一名懷孕4個月的村民。因戰爭和經濟壓力,這名孕婦此前從未接受過產檢。高妍不僅為她做了全面的超聲檢查,還耐心講解孕期護理知識。當屏幕上第一次出現胎兒心跳的畫面時,孕婦激動得熱淚盈眶。檢查完后,她抱著高妍反復說著“謝謝”。這個溫暖的瞬間,是中國女軍人在維和任務中傳遞關懷與希望的真實寫照。

  作為聯合國安理會關於婦女、和平與安全第1325號決議的積極落實者,中國始終支持婦女參與沖突預防、和平談判與家園重建。自2006年中國派出第一批赴黎巴嫩維和部隊以來,一批批中國女性維和人員奔赴戰火前沿:她們有的在雷場掃雷排爆,為當地民眾開辟“安全通道”﹔有的在手術室爭分奪秒組織搶救,守護每一個生命的希望﹔有的深入社區開展婦女兒童保護工作,用耐心與共情傳遞關愛﹔有的在指揮崗位統籌協調,以專業能力展現擔當。2020年國際維和人員日,中國赴黎維和女軍官辛源榮獲聯合國軍事性別平等倡導人獎,成為首位獲此殊榮的中國軍人。時任聯黎部隊司令德爾科爾評價:“這是對她在艱苦危險的掃雷工作中體現出的專業敬業精神的肯定和褒獎,她是聯黎部隊全體女性維和人員的優秀代表。”

  在剛果(金),中國維和醫療分隊與駐地布卡武市國際SOS兒童村結成對子,女官兵們被孩子們親切地稱作“中國媽媽”。在維和行動中,中國女性維和人員的貢獻有著不可替代的價值。她們以細膩的溝通力、共情力,增強了當地民眾尤其是婦女與兒童對維和行動的信任﹔女性視角的融入,讓沖突預防、社區融合與家園重建工作也更貼近實際需求、更具人文溫度。中國有維和女官兵1200余名、維和女警100余人次參與醫療保障、聯絡協調、掃雷排爆、巡邏觀察和促進性別平等、婦女保護等工作。中國—聯合國和平與發展基金還專門發起高級女性人才培訓項目,為聯合國維和行動培訓、儲備女性指揮官。

  從技術幫扶到能力培訓,從支持婦女賦能項目到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中國始終以務實行動和開放姿態促進全球婦女事業向前發展,縮小各國婦女發展差距。未來,中國將繼續攜手各方共促婦女事業包容性、可持續發展。

  (本報記者薛丹參與採寫)

  《 人民日報 》( 2025年10月11日 02 版)

(責編:唐宋、彭靜)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