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柜娱乐手机版_钱柜娱乐app-开户投注

 中国共产党新闻>>综合报道

重整山河更锦绣——写在汶川特大地震五周年之际

2013年05月12日09:36   来源:经济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图 5月11日,羌族女子在参加祭祀仪式。当日,在四川省北川新县城祭祀塔前,羌族群众举行传统的祈祷仪式,纪念5·12大地震5周年,祈祷北川有美好的未来。 新华社发

五年寒暑更替,五载冬去春来。

汶川特大地震5周年之际,重返灾区看变化,但见重整的山河春意盎然,风光无限。

震中汶川映秀,藏羌风情建筑成排成片,游人往来穿梭。这里已建设成为防震减灾的示范区,抗震建筑的博物馆,以旅游为主的风情小镇;

在北川,一座崭新的羌城已拔地而起,碉楼雄伟壮丽,巴拿恰街店铺林立,这座取名“永昌”的羌寨新城,正如她的名字一样,寄托着羌汉儿女永远繁荣昌盛的梦想。

“故园断肠处,日夜柳条新。”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和亲切关怀下,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和倾情援助下,英雄的四川人民自强不息、坚韧不拔,一个更加灿烂的锦绣巴蜀已傲然挺立于世人面前!

5年前的5月12日,8级特大地震残酷地撕裂巴蜀大地。

抗震救灾,生命至上。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果断指挥,数十万各路救援大军,以及上百万志愿者迅速向灾区紧急集结,向时间要生命,先后从废墟中救出83988人,救出人数与死亡、失踪人数之比大约是1∶1,这一比例创下历次大地震的最高纪录!

抢险告一段落,重建任重道远。

灾难损失空前巨大。四川全省347.6万户农房倒塌,城市和乡镇2000万平方米房屋倒塌。恢复重建的任务仅靠四川一省之力难以在短时间内完成。

建立中央财政恢复重建基金、实施税收、金融、土地、矿产资源等政策倾斜……中央和有关部门急灾区之所急,在短时间内紧急出台80多项扶持政策,大力支持灾后恢复重建。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一省帮一重灾县”!震后第25天,中央果断做出对口支援的重大决策,决定举国支持灾后重建。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在百废待兴的地震灾区得到充分发挥和完美验证。

一切为了灾区。中央一声令下,18个对口支援省市立即行动,为中央分忧,为灾区解难。

“把对口支援的县市当做本省县市看待!把灾区人民的事当做自己的事来抓!”18个对口援建省市发出共同的心声。各对口支援省市党政主要领导亲自带队,先后奔赴对口受援县市部署和督查对口支援工作。

平坦宽阔的广青路,承载着北京人民的深情厚谊。这条纵贯什邡市全境的宽阔大道,是什邡市境内第一条高等级沥青路。打通广青路,融入成都“半小时经济圈”,是什邡人的梦想,但由于地质条件复杂,多年未能如愿。北京数千名援建者与余震拼搏,与时间赛跑,赶在“5·12”两周年前夕,63公里路全线通车,创造了什邡百姓眼中的“北京速度”,铺就了什邡经济发展新通道。

都江堰市聚源中学在地震中成为一片废墟,在成都军区援助下,15个月后,赶在秋季开学之前,一所建筑面积3.7万多平方米的全新现代化中学投入使用。老师们自豪地说,新聚源中学的教学设备即使与成都市最好的学校相比也是先进的。

2010年9月25日15时30分,北川新县城。在热烈的掌声中,一把挂着红花的巨大钥匙模型从山东省援建领导的手中移交到北川县负责人手中。这标志着山东省援建北川的所有项目全部竣工,并将新县城永昌整体移交给北川。北川是恢复重建任务最重的灾区之一,山东省先后投入60亿元,建设了228个“交钥匙工程”,又出资20亿元,对农房建设、农村水利工程进行补助重建。

一条条公路、一所所学校、一幢幢新居,恰如座座无字的丰碑,镌刻着浓浓的无疆大爱,谱写出一曲曲动人的英雄颂歌。

地震发生的头两年,18个对口支援省(市)共对口支援项目3800多个,对口支援资金770多亿元;各对口支援省(市)把自身的产业优势、市场优势,与灾区的资源优势结合起来,帮助灾区企业迅速恢复生产,规划启动和建设了21个特色产业园区和农业示范园区。

香港、澳门特区政府和港澳同胞高度关注四川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共援助四川灾区200多个项目,总投资140多亿元。

有一组数据值得铭记——震后10天,完成1500多万人的应急安置;震后百日,完成1200多万人的过渡性安置;震后一年内,355万户震损住房全部修复加固;震后一年半,150万户农房重建全部完成;震后两年,25万户城市居民住房基本完成。

有一个群体不能忘却:山东对口支援北川新县城组组长崔学选,为了新县城早日竣工,延误了结肠癌治疗时机;山西援建干部张东海,婚期一推再推;浙江援建干部张启标,积劳成疾,病未痊愈,又赶回了工地……

山崩地裂的特大地震过后,摆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灾区群众面前的堪称一道“世界级难题”——在四川,涉及10多万平方公里的重灾区,其中极重灾区有39个县市,需要加固和重建的城乡住房530多万户,学校8500多所,医疗机构2300多个,干线公路5800多公里,农村公路33900多公里,受损企业5500多户。重建所需资金达1.7万亿元之巨,除中央支持、各省区市援助和社会捐赠,缺口仍达1.3万亿元!

任务之重,世所罕见,困难之大,超出想象。

但在困难面前,四川各级党委政府信心坚定,党员干部冲在前面,职工群众没有退缩!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对口支援的启动实施,以及全国人民的关心支持,极大地增强了灾区人民战胜灾难、重建家园的勇气和力量,唤起了灾区人民奋发图强的内生力和创造力。

“有手有脚有条命,天大的困难能战胜!”“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多么纯朴的语言!多么豪迈的气魄!这是两条标语,更是灾区人民发自内心的声音,是自力更生、顽强拼搏精神的真实写照。

写下这标语的,是青川县枣树村农民石光武,因为在早年间的一场事故中右手残疾,村民们称他“独臂英雄”。但就是他,在当地最早冒着余震带领家人自建住房,并在震后4个月第一个搬进了新居。

石光武不是“孤本”,只是灾区千千万万自力更生重建家园的群众中的一员。

绵竹市汉旺镇刘岗均在地震中自断一腿成功求生,后成为光荣的奥运火炬手。他将拍卖火炬所得的20万元全部捐给灾区,并组织大家创业,如今,已有种植业、手工作坊等多个项目。

黑水县约窝村党支部书记额尔王,为帮助群众生产自救,自己出资购买种兔,无偿分发给当地贫困户,受助农户养殖扩大规模后,再拿出同等数量的种兔,无偿分发给其他的农户。通过这种“爱心接力”的方式,獭兔养殖已成为这个村受灾群众脱贫致富的“一村一品”。

在政府层面,四川省充分利用中央一系列优惠政策,搭建起一整套恢复重建的新机制: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多元投入。运用市场的办法破解资金难题,吸引国内外资金、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支持重建。

在都江堰市,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