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发展。然而,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不但在经济上同世界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距,在科技上的差距同样不容乐观。科技水平低、科技人才匮乏成为制约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障碍。为尽快提高我国的科技水平,邓小平主张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把世界一切先进技术、先进成果作为我们发展的起点”。为此,他特别关注奋斗在世界科技各个领域、取得显著成就的数十万华侨华人科技人才。他认为,与海外华侨华人加强交流,是中国学习外国先进科学技术,吸收外国先进科技经验和成果的一个重要的、直接的渠道。同时,海外华人科学家的知识和经验也是振兴中国科学技术事业的独特而宝贵的财富,而“华侨和华人都是一片爱国心。美国有很多华人科学家,但心是在中国的,愿意帮助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所以,邓小平把加强同华裔专家的交流沟通作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来抓,提出“接受华裔学者回国是我们发展科学技术的一项具体措施”。
从1979年开始,国家有关部门有计划、有步骤地邀请华侨华人学者、专家和其他人才来华工作,主要是讲学、进行学术和技术交流。当时,党内在这个问题上思想还不够解放,思路没有打开。针对这种情况,1983年7月8日,邓小平约见国务院副总理万里、姚依林及国家科委主任方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