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综合报道
分享

全国医疗机构超过百万家,执业医师达386.7万人

迈向全民健康这五年①:医疗水平显著提升 安全制度日趋严密

本报记者  熊  建

2020年10月20日07:3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统计公报,2019年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7.3岁,比2015年提高0.96岁,主要健康指标总体上居于中高收入国家前列。人均预期寿命的延长见证了“十三五”时期我国医疗卫生体系的不断提升。
  王鹏作(新华社发)

9月24日,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卫生院的医护人员教织北幼儿园的孩子们正确的洗手步骤。
  新华社记者 徐 昱摄

10月14日,青岛市市北区东莞路文化广场检测点工作人员在为市民进行核酸检测采样。
  新华社记者 李紫恒摄

开栏的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健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要站位全局、着眼长远,聚焦面临的老难题和新挑战,拿出实招硬招,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加快提高卫生健康供给质量和服务水平,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要求,也是实现经济社会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发展的基础。当此之际,有必要对十三五规划以来卫生健康行业的变化和成就,以及人民群众的健康获得感,进行总结和盘点。因此,本版今起推出“迈向全民健康这五年”系列报道,以飨读者。

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健康。5年来,中国的医疗技术能力和医疗质量水平显著提升,持续构建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更好地满足了群众健康需求,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国家卫健委日前发布的《2019年国家医疗服务和医疗质量安全报告》显示,中国的医疗服务可及性和安全性持续提升。

儿科产科等薄弱专业

力量明显增强

十三五期间,国家卫生健康事业取得的成绩斐然。

据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介绍,首先是医疗资源供给持续增加。在机构方面,2019年全国医疗机构总数已经超过了100万家,其中医院数量3.4万;全国医疗机构诊疗人次87亿人次,比2014年增加14.7%;住院诊疗人次达到2.7亿人次,比2014年增加30.4%。

在部分专业层面,像儿科、产科等薄弱专业的力量明显增强。2019年每千名儿童医院的床位数2.2张,比2015年增加0.17张。三级公立综合医院产科床位使用率从2016年的98.2%下降至2018年的83.7%,所以产科床位紧张的状况有所缓解。

在重症领域,重症医学科床位占医院床位的比例从2014年的1.9%,上升到2018年的2.2%,增幅16.4%。

在人力资源层面,2019年全国执业(助理)医师386.7万人,比2014年增加33.7%;全国注册护士总数2019年达到445万人,比2014年增长了近50%。

其次,医疗服务能力和医疗服务效率不断提高。2016年至2018年,反映医疗服务广度的DRGs组数,全国三级医院由535组提升至563组;反映医疗服务能力的病例组合指数,三级医院由0.95上升至0.97。同时,2019年三级医院平均住院日为9.2天,比2014年下降1.5天,实现5年连续下降。

第三,医疗质量安全水平持续提升。2018年,三级公立的综合医院住院患者总死亡率为0.60%,二级公立综合医院总死亡率为0.47%,这两个指标均实现3年连续下降。

第四,合理用药水平不断提高。以抗菌药物为例,2011年至2018年,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从61.4%下降到40.4%;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从61.8DDD下降到43.7DDD。

瞄准“不充分”“不平衡”

问题集中发力

据郭燕红介绍,卫生健康事业存在的主要问题,首先是医疗资源发展不充分问题尚未完全解决。每千人口拥有医师数、护士数仍然偏少,三级公立医院的床位依然紧张。感染性疾病以及精神专业人员相对匮乏。

其次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