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仲然
一
面對工作和生活,我們會發現無聊的人會把不少事情搞得莫名其妙的復雜。人們為此而辛苦奔波,為此而費力勞心,甚至為此不得不付出高昂的成本及代價。復雜化的種種弊端,實屬許多人工作和生活不堪重負的主要症結。
環顧周圍,復雜之弊幾乎無處不在,即便你旅行入住在一個不大不小的酒店裡,也會體驗到房間中復雜的開關系統帶來的煩惱。夜深人靜,當你想關燈休息時,在控制盤上按來按去就是熄不了燈,滿屋子尋找也找不到管用的開關,隻好把床頭燈的燈泡擰掉。如此忙乎一番,哪裡還有睡意?
復雜化造成生活上的不便,多數還是些小事情,復雜之弊造成的工作誤區,就成了大事情。有一次,我實在忍不住,對工作復雜化的行為發了一番牢騷,算是捅破了那層窗戶紙:“這些年來,有一種很不好的傾向,似乎對某項工作越重視,就把它弄得越復雜﹔總是用繁瑣程序和五花八門的會議及文件,來証明工作的重要性。高度復雜化是為了顯示‘高度重視’,由此復雜之弊惡性循環,重要的工作反而越抓越不知道到底要干什麼。”
二
這種以復雜化為特征的瞎折騰,已經不是個別現象。某高傲的經濟學家的最大樂趣是告訴人們,民眾感覺對的東西都是錯誤的﹔某孤獨的哲學教授的最大愛好是提醒老百姓,你們永遠也不會懂得什麼叫哲學﹔某些考試最直接的要求是,學生們隻許按設定的復雜程序答題,否則結果對了也是錯的﹔個別官員的慣性思維是安排下屬,你們要先設法把形式搞得花樣翻新了,然后再說到底要干什麼。
形形色色的復雜之弊,確實令人困擾以致無奈。曾幾何時,人們的思想觀念復雜化了,機關單位工作程序復雜化了,公司商業運作復雜化了,人與人、部門與部門的關系尤其復雜化了,解決問題的思路和辦法也特別的復雜。復雜化的語言,是復雜之弊的重要載體。一些人習慣用冷僻新詞說事,經常在講話中插上一些蹩腳“熱詞”來修飾點綴,張揚自己的不簡單。可見,語言功能如果被復雜化,就會遮蔽人的心智並粉飾其無知。
更嚴重的問題是,經濟社會管理的體制機制變得相當復雜,一件事情十幾個部門都有管理權,有利的事情爭著搶著干,擔責任難度大的事情推諉扯皮。工作中把簡單的事情復雜化,通常是設置多余程序,制定繁雜規定,搞讓人眼花繚亂的形式。這樣一來,要做事真不易,想做成事那就更難,復雜化會導致某些個人利益和部門利益嚴重侵蝕公眾利益和國家利益。說得再直白一點,有的官員熱衷把工作復雜化,背后目的無非有三個,一是對外尋租牟利,二是對上竊取功名,三是對下顯示高明。
三
在復雜之弊的包圍中,每一個正常的人都熱切期盼著簡單之美,都迫不及待擺脫復雜化的糾纏。說到簡單之美,還是要先把這個“簡單”的內涵搞得較為精確一些,以免產生歧義。我這裡說的“簡單”是中性詞,可用於褒義,也可用於貶義,簡單之美主要是取其褒義,基本內涵是不繁瑣、不復雜、不附贅,具體表現為簡約、單純、自然。簡單之美是大美的境界,真美的品格,壯美的氣勢,關涉思維及思想方式,生產和生活方式,領導工作方式方法等諸多領域。治理復雜化的流弊亂象,簡單之美就是刪繁就簡,返璞歸真,自然而然。大德者少言寡語,大智者若愚若平凡,大美者思維簡約、理念簡明、行事簡捷、風度簡朴。
毫無疑問,簡單是令人心曠神怡的事情,那麼我們為什麼不去簡單地工作、簡單地生活呢?對於這個問題,不少人可能會說我太幼稚天真,因為不是誰想復雜就復雜的,而是社會太復雜,大家都是“被復雜”的受害者。這當然也是真實,但人們告別簡單而“被復雜”,本身就是不情願的事情,那麼就應該自覺拒絕“被復雜”,主動跳出復雜化的泥潭。
深層的道理是,從不復雜到“被復雜”乃至極為復雜,這大概是螺旋式輪回的階段性使然。從簡單到復雜再到復雜化,然后重新回到新的簡單基點上,這或許就是事物發展的一個規律。物極必反,復雜是對簡單的背叛,簡單又是復雜的終結者﹔簡單之美取代復雜之弊,應當也是一種必然法則。當事情到了復雜得不能再復雜了,人們回歸簡單純朴、本色本真、簡約簡明就極有可能。
四
然而,從復雜到簡單的回歸,不是消極等待、順水推舟、隨聲附和就能夠實現的。我之所以提倡簡單之美,就是要拎出復雜之弊開刀動手術,把復雜化當作過街老鼠來狠狠地打。隻有這樣,回歸可能才會變成現實。有一隻過街老鼠已經被人深惡痛絕,那就是泛濫成災的過度包裝,使復雜化在商業領域的表演拙劣至極。幾十塊錢的茶葉,幾百塊錢的盒子﹔十幾塊錢的月餅,上千塊錢的附加物﹔市場上雖有“買櫝還珠”的,但消費者更多的是“留珠棄櫝”